信息是投資人的命脈,不論你的分析技術有多高明,你必須有及時、客觀、有用的信息才能在投資市場上獲得成功。效率市場假設每位市場投資人有平等的取得信息的管道,有能力準確篩選信息並正確解讀信息。但是如果信息不對稱,也就是說某些投資人擁有比別人更多、更好的信息,或是說信息不準確,那麼效率理論也就不攻自破了。
毫無疑問,大部分呈現在投資人面前的信息都是鼓嚴重篡改的,因此對股價會起相當大的扭曲作用。因爲大部分投資人據以買賣的信息都含有這樣那樣的主觀詮釋,從而使投資人錯誤地解讀了信息。這裏我們提出三個假定來進一步說明我們的觀點。
信息並非隨手可得。由於成本原因,多數投資人是無法取得充分信息的。即使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時代,數以百萬計的投資人雖e能夠通過網絡取得以往被控制、被過濾的信息,但仍無法在短期內得到可能影響股價的信息。投資人無法定期拜訪上市公司,無法與同業工會、供應商、經銷商交談,更達論參與企業管理。就是一年一兩次的股東大會,大部分小股民都是無緣參加的。
每個人對信息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投資人往往主觀地解讀信息。先前埃克森石油股票的例子就說明,每個投資人都是根據自己的財務需求、目標、限制、新聞管道和對事件的理解來進行股票買賣的。例如,對般的投資人來說,通常一隻上漲到25元的股票會比下跌到25元的股票更直得買進。
投資人的信息通常來自意圖左右信息的人。在樹立投資觀念和作出投資決策上,我們絕對不能低估媒體和新聞事件所起的作用。所有金融業釋放出來的消息,以及過濾過的信息,都有可能使股價變得無效率。例如,治理結構不良的上市公司常用扭曲信息的方法來迷感投資人,他們公佈預估獲利、散佈購併重組消息等來達到他們拉高出貨的目的。
媒體爲了爭取訂戶,也常指使記者捏造新聞,例如,明明股價大漲已經結束,他們還大幅報道所謂的熱門股,或大量撰寫如“ 現在可以買進的十大股票”等文章。大多數投資人通常都是通過媒體來獲得二手的市場信息的,因此他們很容易輕易接受和相信媒體的觀點和偏見。即使是文章中使用的語氣,有時也能嚴重扭曲信息。誤導性的標題或煽動性的語言,都可能破壞股票正常的供需關係。
習慣根據信息買賣股票的投資人特別容易受信息解讀偏見的左右。我最喜歡在公司員工中舉這樣一個例子。那是在1997年1月22日,當時各大媒體都試圖解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上的講話。第二天的新聞報道顯示美國的通貨膨脹可能上漲,也可能持平;經濟可能穩定增長,也可能有過熱的危險。請看下列五則報道格林斯潘講話的新聞標題:
《華爾街日報》報道:“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預見薪水上揚。”文章中提到,格林斯潘暗示他會調高利率。
路透社說:“格林斯潘對經濟感到樂觀,併發出薪水警告。”根據這篇報道,格林斯潘對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感到滿意,而且“並未暗示"聯邦儲備委員會準備調高利率。
《紐約時報》說:“格林斯潘對經濟發展感到滿意,但對薪水的增加發出了警告。”“格林斯潘的講話將刺激市場。”
美聯杜說:“格林斯潘發出通貨膨張預警,"
CNN財經新聞網說:“聯邦儲備委員會雖然滿意,但也很爲難。”
如果你無法在有線電視上收看到當天格林斯潘未被他人詮釋過的講話全文時,相信你對他的講話精神的理解只能根據當天你所看到的新聞報道來加以解讀。如果那天早上你拿起報紙來看到頭條新聞中寫着“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暗示要調升利率”的話,你可能就會在開市當天賣出手中持有的對利率反應敏感的股票。但是如果報紙在報道同一則新聞時使用了“聯邦儲備委員會對當前利率感到滿意”的話時,你可能會如釋重負,這一天你在股市上可能什麼都不做,因爲新聞是中性的甚至是略帶偏利好的消息。
當1997年1月22日的新聞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至少已被過濾了四次以上。首先,記者會解讀格林斯潘的講話,並把他的講話根據自已的理解濃縮成易於讀者閱讀的幾個要點,重點。其次,記者還必須根據老格講話後與參議院的議員們交換意見時所談的看法。如果沒有議員就利率問題質詢他,記者可能會認爲這個議題沒有太大的新聞價值,從而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再次,記者可能會徵詢專家意見,由於截稿時間的壓力,他可能已沒有時間繼續採訪和聽取各路專家的不同意見了。最後,文稿在編輯會議上還會被過濾一次,新聞編輯和文字編輯會根據他們對格林斯潘講話的重要性理解重新編排文稿,他們通常會文牘式地從文稿中挑出新聞標題(通常6個字以內)來總結格林斯潘的講話內容。
這樣一座信息加工廠產出的信息產品,很可能嚴重扭曲投資者的投資觀念,導致投資者作出非理性的決策。所以,不相信價值投資理論的人,只有相信效率市場的理論,認爲本益比50倍的股價還是公平市值,而且市場是不會被打敗的。而對價值型投資人來說,只要他們還是無足輕重的少數人羣,那麼從上述這種錯誤邏輯中獲利的機會還會有很多。你最大的獲利來源,就是摒棄傳統的投資觀念,小心檢驗你的信息,等待投資人錯估公司價格。引用格雷厄姆的話說:“市場通常會錯得非常離譜,有些時候謹慎勇敢的投資人反倒能善加利用這種獨具特色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