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界,當你具備對抗主流的智慧,你的投資機會就會大大增加。應用價值投資法時,必須有能力在大衆瘋狂地買進時賣出,在大衆瘋狂賣出時買進,甚至在事情似乎越來越好的時候抱着一種懷疑 態度。但即使是老練的投資人,要做到這一點也是相當困難的,這就好比看到賭場裏的老虎機在一小時內連爆10次大獎,或者說股票價格兩個月裏大漲了一倍,而你卻不敢進場投資是一樣的。
本質上,價值投資法不只是一套方法, 它也是人格心理待質的一種展現,是由經驗、知識和渴望投資獲利所形成的心理狀態。純粹的價值型投資人必定也是純粹的價值搜尋者,他們對好商品,不論是在外面喫一頓晚餐, 在超級市場裏購買各種商品,還是在車市裏挑選新車,在房市裏尋找自己喜愛的房子等,都不願支付超額價格。那麼,又如何分辨價值型投資人和非價值型投資人的異同呢?我們從8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這兩者的區別。
價值型投資人會去租一盤3元的錄像帶,而不會跑到電影院支付幾十元看一場同樣的電影。
價值型投資人會等待豐田或福特車降價促銷時才換新車,而不會在新車型剛面市的時候就趕去湊熱鬧。新款車將意味者要支付多得多的錢。
價值型投資人會購買一包簡裝無牌子的麥片,而不會去買一盒包裝精美、價格很高的品牌麥片。
價值型投資人會在春天來臨時以5折買進冬衣,等來年冬天時穿,而不會在冬天時跟大家一樣衝到商店裏高價搶進冬衣。
價值型投資人不會購買標價幾百元的比妮填充玩具,而會以更低的價格買下仍然會使小孩玩得很盡興的普通玩具。
這些消費行爲模式和投資有無關聯?有上述各例中,價值型消費者總是會去尋我低價買進的機會,或去尋找價格較低的替代品。我們絕不應將這類行爲視爲貪圖小便宜,相反,他們的消費行爲反映了不願意爲商品支付超過“公平市場價格”的價值觀念。當然,公平市場價格這個概念是難以捉摸且又十分主觀的,要設定一個公平市場價,就必須在買進前判斷該商品的價值。例如,在決定租借錄像帶而不去看電影時,消費者就必須設定花十元看一場電影實在太貴的觀念,自然,花3元租借錄像帶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同樣,消費者不去購買標價30萬元的別克轎車,但兩個月後當其價格大降了2萬元之後,消費者就會覺得它物超所值了。事實上,上述例子有其共通點,即以低價買進好的商品,或者買進同質的替代品,這比高價搶進同樣的東西要划算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