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衛·休謨與《人性論》: 休謨是如何看待節儉的?
英國的哲學家、歷史學家大衛·休謨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表率。大衛有一個很好的家庭,他是家裏的小兒子,但家裏生活條件並不好。他的父親早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過世了,所以他由母親一手拉扯大。他的母親全身心地撫養、教育她的兒女,對休謨影響很大。休謨22歲的時候去法國留學。
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在那兒,我就定下了我一生所不懈追求並要成功實現的人生計劃。我決心厲行節儉,把我不多的錢都攢下來,以保證我的獨立不受損害。除了提高我在文學方面的才能,我把其他所有的東西都看作是可哪的。”
他出版的第一本書遭到了徹底的失敗,但他仍不放棄,繼續寫。之後他又出版了一本書,這次獲得了成功,但他並沒有從這本書中賺到錢。然後他去維也納和都靈的軍事大使館做了祕書。到36歲時,他認爲自己是富有的了。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的生命,加上我的節儉,成就了我稱作獨立的財富,但我的朋友大多對我的話表示不屑。簡而言之,我現在擁有將近1000英鎊財產。”大家都知道,1000英鎊乘以5%就是他的年收入——50英鎊。休謨認爲,有這麼多錢就足夠獨立了,而不是越多就越好。
他的朋友亞當·斯密是這麼評價他的:“即使收入處在最低水平的時候,他偉大的必須的節儉,從來沒有妨礙他在適當的情況下做出慈善和慷慨的事來。因爲他的這種節儉不是建立在貪婪上的,而是建立在對獨立的熱愛的基礎上的。”
可見大衛·休謨對人性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對自己的品德也是嚴格要求,所以在他26歲時就寫下《人性論》的重要著作也就不足爲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