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領域進入新階段:標普全球評級首次將Sky Protocol評級定爲B-(展望穩定) ,標誌着正式映射的開始。
根據金融科技領域專家收集的數據,此次分配代表着傳統市場與去中心化金融融合的關鍵一步。
鏡頭下的Sky Protocol:標普的信用評估是如何進行的?
標普全球評級的評估基於影響協議評級的三個主要因素:
- 高度集中的治理
- 資本化和有限儲備
- DeFi 領域持續存在的監管不確定性
B-評級表明其履行財務承諾的能力有限,且在艱難的市場環境下,其表現惡化的風險顯著。這一發展對加密貨幣參與者而言意義非凡:傳統評級機構現在採用官方參數來評估 DeFi 協議的可信度和弱點。
行業分析師指出,評估遵循與傳統金融機構類似的標準,但針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特殊性進行了具體調整。
穩定幣:USDS 處於邊緣,USDC 仍爲基準
在標準普爾對穩定幣的分析中,主要參與者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 USDC:評級 2(強)
- USDT:評級 4(受限 – 限制)
- USDS:評級 4(受限 – 限制)
USDS的“4”分凸顯了其與儲備不足和資本規模相對較小相關的重大風險,使其與美元掛鉤的穩定性不如USDC等直接競爭對手。該評估是標普全球於 2023 年 12 月啓動的全新“穩定幣穩定性評估”的一部分。
DeFi治理:中心化仍然占主導地位
Sky Protocol 的治理結構至關重要:大部分決策權仍然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尤其是聯合創始人Rune Christensen ,他持有約 9% 的 SKY 治理代幣。投票參與度有限加劇了集中化的風險,大大降低了實現真正去中心化動態的可能性。
這種配置引發了人們對單方面決策時協議穩定性的懷疑,引發了關於一些主要 DeFi 平臺是否真正去中心化的爭論。
代幣的分發仍然是 DeFi 項目有效去中心化的主要障礙之一。
財務穩健:Sky Protocol 似乎很脆弱
根據標準普爾的分析,Sky Protocol 的風險資本低於最佳水平。最新數據顯示,其儲備盈餘約爲 0.4%,一旦出現大規模提款或市場衝擊,該協議將面臨脆弱性。
- 有限的財務儲備
- 提款金額超過可用流動性的風險
- 在不利的情況下,代幣持有者可能會遭受“損失”
缺乏足夠的緩衝可能會直接導致用戶損失,從而增加代幣持有者的不確定性。這種情況與2022-2023年加密貨幣市場崩盤期間觀察到的趨勢一致,凸顯了加強儲備的必要性。
規則不確定:DeFi 監管仍是一個重大未知數
監管不確定性正逐漸成爲影響DeFi行業信心的最大變量。標普全球評級強調,缺乏明確的規則已影響Sky Protocol的“錨定評級”,將其降至“bb”,低於美國主要銀行的評級。
在此背景下,缺乏透明的監管框架阻礙了發展並限制了創新,同時也打擊了機構投資者的積極性並使獲得新資本變得複雜。
機構消息人士強調,預計到 2025 年底,歐洲和美國將出臺有關 DeFi 監管的新指令,這是該行業未來增長的關鍵因素。
爲什麼首個 DeFi 評級代表着金融市場的關鍵時刻
標準普爾授予DeFi評級標誌着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折點:它使去中心化金融更接近傳統金融領域既定的控制標準。即使謹慎判斷,這一評估也促使運營商和投資者反思加密平臺的機制、儲備和治理的真正安全性。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其他區塊鏈項目對接受類似正式審查的準備程度如何。標普的信息很明確:即使在DeFi領域,透明度也將成爲一項基本要求。
前景與新標準:去中心化金融走向成熟
標準普爾的做法爲去中心化借貸協議的信用評級設立了新的標準。隨着機構運營商的興趣日益濃厚,對流動性風險、治理和監管合規性的審查將日益嚴格。在當前快速市場調整的階段,預計其他平臺和穩定幣將面臨進一步的評估。
多位分析師認爲,這種演變可能會引發一場追求更高可靠性的競賽,從而獎勵那些以穩健性和透明度脫穎而出的協議。標普全球強調,機構投資者日益增長的關注正推動 DeFi 協議迅速適應傳統的風險標準。
DeFi 將走向何方?標普的裁決引發爭議
標準普爾對 Sky Protocol 的評判代表着一個根本性的里程碑:它正式確立了可靠性的重要性,即使在沒有中介的系統中也是如此,並根據傳統金融體系的標準測試了去中心化平臺的具體彈性。
在治理、資本化和監管問題懸而未決的背景下,該行業正在爲不可避免的轉型期做準備。問題依然懸而未決:DeFi 能否發展壯大,還是會因爲缺乏透明度而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