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贸易战?
当一个国家通过提高进口关税或对另一个国家的进口施加其他限制来报复时,就会发生贸易战。
如果一个国家认为竞争对手国家存在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贸易战就可能爆发。国内工会或行业游说团体可能会向政客施压,要求降低进口商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从而推动国际政策走向贸易战。此外,贸易战往往源于对自由贸易广泛益处的误解。
概要
- 当一个国家通过提高进口关税或对另一个国家的进口施加其他限制来报复时,就会发生贸易战。
- 贸易战是保护主义政策的副作用,并且充满争议。
- 支持者表示,贸易战可以保护国家利益并为国内企业带来优势。
- 贸易战的批评者声称,贸易战最终会损害当地企业、消费者和经济。

理解贸易战
贸易战通常被认为是保护主义的副作用。保护主义是指政府限制国际贸易的行动和政策。一个国家通常会采取保护主义行动,保护国内企业和就业岗位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保护主义也是平衡贸易逆差的一种方法。当一个国家的进口额超过其出口额时,就会出现贸易逆差。关税是对一个国家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或关税。在全球经济中,贸易战可能对两国的消费者和企业造成巨大损害,其蔓延可能会影响两国经济的诸多方面。
始于一个行业的贸易战可能会逐渐蔓延至其他行业。同样,始于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战也可能影响最初未卷入贸易战的其他国家。如上所述,这种进口“针锋相对”的争端可能源于保护主义倾向。
贸易战不同于制裁等其他旨在控制进出口的行动。贸易战对两国间的贸易关系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其目标与贸易息息相关。例如,制裁也可能带有慈善目的。
除了关税之外,还可以通过限制进口配额、制定明确的产品标准或实施政府补贴来实施保护主义政策,以阻止外包。
贸易战的历史
贸易战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自各国开展贸易以来,此类争斗就一直存在。例如,17世纪,殖民列强就曾为争夺与海外殖民地的独家贸易权而相互争斗。
大英帝国有着悠久的此类贸易战历史。19世纪与中国的鸦片战争就是一个例子。多年来,英国一直向中国出口印度产的鸦片,但中国皇帝却下令禁止鸦片贸易。解决这场冲突的努力失败了,皇帝最终派军队没收了这些鸦片。然而,强大的英国海军最终占了上风,中国最终允许更多的外国贸易进入该国。
1930年,美国颁布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提高关税以保护美国农民免受欧洲农产品的侵害。该法案将原本就高昂的进口关税提高到近40%。作为回应,一些国家也对美国实施了更高的关税进行报复,全球贸易因此下滑。随着美国陷入大萧条,在灾难性的贸易政策的推动下,罗斯福总统开始通过多项法案来减少贸易壁垒,其中包括《互惠贸易协定法》。
自2018年1月起,前总统特朗普对从钢铁、铝到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等所有产品征收了一系列关税。这些关税不仅影响了欧盟、加拿大,也影响了中国和墨西哥的商品。加拿大作为报复,对美国钢铁和其他产品征收了一系列临时关税。欧盟还对美国农产品进口和其他产品(包括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征收了关税。
截至2019年5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已影响近2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与所有贸易战一样,中国也采取了报复措施,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了高额关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商品进口商主要承担了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以价格上涨的形式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这与贸易战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尽管美俄之间并未爆发贸易战,但美国总统拜登于2022年2月22日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以回应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侵略。制裁措施包括封锁两家为俄罗斯军方提供资金的俄罗斯银行、对俄罗斯主权债务实施市场限制,以及针对俄罗斯精英个人。
贸易战的利与弊
贸易战的利弊,以及一般意义上的保护主义,一直是持续激烈争论的话题。保护主义的支持者认为,精心设计的政策能够带来竞争优势。通过阻止或抑制进口,保护性政策将更多业务转移到国内生产商,最终创造更多美国就业机会。这些政策也有助于弥补贸易逆差。此外,支持者认为,痛苦的关税和贸易战或许也是应对一个持续在贸易政策上采取不公平或不道德行为的国家的唯一有效途径。
优点
保护国内企业免受不公平竞争
增加对国内商品的需求
促进当地就业增长
改善贸易逆差
用不道德的贸易政策惩罚国家
缺点
增加成本并引发通货膨胀
导致市场短缺,减少选择
阻碍贸易
减缓经济增长
损害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
批评人士认为,保护主义往往会扼杀市场、减缓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从而损害其旨在长期保护的民众。消费者在市场上的选择可能会减少。如果受关税影响或淘汰的进口商品没有现成的国内替代品,他们甚至可能面临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会损害制造商的利润率。因此,贸易战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尤其是制成品价格上涨——从而引发整体经济的通货膨胀。
贸易战的例子
2016年竞选总统期间,唐纳德·特朗普总统表达了他对许多现行贸易协定的蔑视,并承诺将制造业工作岗位从中国和印度等外包的国家带回美国。当选后,他发起了一场贸易保护主义运动。特朗普总统还威胁要让美国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一个公正的国际实体,负责管理和仲裁164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
2018年初,特朗普总统加大了对华政策力度,尤其针对中国,威胁对涉嫌窃取知识产权的美国产品处以巨额罚款并征收高额关税。中国则以对100多种美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作为反击。
2018年全年,中美两国持续相互威胁,公布了拟对各类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尽管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关税措施,但美国的关税确实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冲击,损害了制造商的利益,并导致经济放缓。12月,两国同意停止征收任何新税。关税战的停火持续到了2019年。今年春季,中美两国似乎即将达成一项贸易协议。
五月初,中国官员在谈判中采取了新的强硬立场,拒绝修改其企业补贴法,并坚持要求取消现行关税。特朗普对此明显的反悔感到愤怒,于是变本加厉,于2019年5月5日宣布,将从5月10日起将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或许是因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已降至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特朗普才感到有恃无恐。
作为报复,中国暂停了所有国有企业农产品的进口。中国央行还十多年来首次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降至7元以上,引发了人们对货币战争的担忧。或许是意识到这种做法对双方都有害,美国和中国于2020年1月15日签署了一项贸易协议,但随后爆发的新冠疫情却威胁到两国贸易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