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平红利?
和平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战后获得和平所带来的经济提振。理论上,届时政府可以削减国防开支,并将资金重新分配给国内政策重点。
这假设从国防开支中收回的资金通常用于社会和人类的利益或可持续发展;例如涉及新住房、教育和医疗保健的项目。
和平红利也可能指战争结束或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威胁消除后,市场情绪的上升,进而引发股价上涨。
概要
- 和平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战后实现和平后,其经济将获得的假定推动。
- 这一术语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末越南战争期间在美国流行起来。20世纪末,西方列强认为苏联共产主义垮台后经济将进一步增长,这一术语再次流行起来。
- 和平红利的真实性及其程度受到学者们的争议。
理解和平红利
根据牛津英语词典,“和平红利”一词最早出现在1968年的《财富》杂志上:“在华盛顿,最有魔力的短语就是‘和平红利’……”
当时,美国决策者们期待着东南亚共产主义政权的垮台,并为美国企业打开市场。他们还认为,战争相关的支出将在战争结束后转用于公共项目,这与20世纪中期宏观经济学家推行的“大炮加黄油”理论如出一辙。
理查德·尼克松在 1972 年接受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提出了以下两点:
美国同胞们,我们经常听到的和平红利,往往仅仅用金钱来描述——我们可以从军备预算中拿出多少钱来满足国内需求。然而,迄今为止最大的红利是,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的目标,将反映全体美国人民最深切的希望和理想。林肯名言:我代表美国人民,在五月对俄罗斯人民发表电视讲话时,自豪地说道:我们不觊觎他人的领土,我们不寻求对任何其他国家的统治,我们寻求和平,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全世界所有人民。
不幸的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持续的通货膨胀抵消了越南军事行动结束后节省下来的资金。但为美国利益开放市场将带来经济利益的想法,却延续到了后来的几任总统身上,并成为赢得冷战的理论基础。
1992年,西方世界见证了苏联解体,美国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闪电般战胜了萨达姆·侯赛因,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承诺削减军费开支。由此产生的和平红利旨在将军费开支削减3.3%以上(扣除通胀因素),并将这笔资金重新分配给国内项目。
当年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望进一步削减国防预算,比尔·克林顿呼吁“精简联邦官僚机构,大幅削减军事预算”,以节省1400亿美元。克林顿赢得了大选,但重新调整预算的机会却未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如果说有和平红利的话,那就是1991年至今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的巨大增长,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和巴西。
和平红利为何难以实现
从理论上讲,和平红利是结束战争的积极结果,但在实践中,和平红利并不容易成为现实。
在美国,一战和二战的筹备工作都带来了经济繁荣。美国加入一战时正处于经济衰退之中,但“从1914年到1918年,经历了长达44个月的经济繁荣,首先是欧洲人开始购买美国战备物资,后来美国也加入了战争。” 政府还大量举债以资助战争,这也刺激了经济。
越南战争期间,军费开支增加和政府借贷导致经济过热并引发通货膨胀,但长期国防开支也催生了根深蒂固的经济利益集团,他们认为复员会扼杀就业和产业。削减国防开支可能会带来巨大收益,尤其是从长期来看;但短期来看,削减国防开支通常会导致劳动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失业或就业不足。
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的国防开支,包括“星球大战”导弹系统,打破了冲突结束后削减开支的传统。21世纪初和21世纪初,从乔治·W·布什到巴拉克·奥巴马,历届政府都维持着高水平的国防开支,以应对全球反恐战争。前总统特朗普尽管发表过孤立主义言论,但事实证明,他的政府拥有历史上最高的国防预算。
正如詹姆斯·米勒和迈克尔·奥汉隆所言,“2018年12月初,特朗普甚至称美国当前的国防开支水平‘疯狂’,但仅一周后就宣布了750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计划。”
在西欧,冷战结束的转型成本,加上政府应对措施的不足,使得大多数国家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国防开支的削减毫无计划地进行,国家与产业之间,以及政府与政府之间,都缺乏协调。
和平红利与不平等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使人们对和平红利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全球经济增长之后,作为持续和平红利基础的政治和经济团结,却因民粹主义运动而动摇。这些民粹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从美国的唐纳德·特朗普到法国的玛丽娜·勒庞,从荷兰的吉尔特·威尔德斯到印度的纳伦德拉·莫迪。
无论是发达国家农村地区的民众,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民众,都对和平时期获得的物资分配不均感到不满,这预示着政治动荡加剧,甚至可能导致和平的终结。正如桑吉夫·古普塔、本尼迪克特·克莱门茨、丽娜·巴塔查里亚和沙米特·查克拉瓦蒂所指出的,从和平走向战争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极大损害,尽管交战国的股市可能不会立即做出反应。
归根结底,和平红利(即便存在)并未被积累或享用。这主要体现在过去二十年美国卷入的持续全球冲突中。这些冲突包括持续不断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危机、“伊斯兰国”的崛起以及叙利亚内战,与此同时,该国的不平等现象仍在持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