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现状与未来是什么样的?

  |  

大多数高等学府仍然把CAPM作为最基本的资产定价模型(也可能同时采纳APT模型)。法玛和弗伦奇(2004)认为:CAPM的吸引力在于,它为我们如何衡黄风险以及与其收益与风险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强大而易于接受的预浏工具。不幸的是,这个模型的实证记录却非常楷糕—太过于糟糕,以至于根本就不能为它的实践运用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不要忘记,这可是出自市场有效性的鼻祖和EMH领军者之口。

通常,分析师会计算贝塔值,并以此作为资本成本分析的基本输入变量。但证据表明,贝塔系数绝对是非常糟糕、非常不恰当的风险度量指标,因此,分析师们在用它来预测股价时,经常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点也不奇怪!

整个行业似乎都在越来越执迷于阿尔法和贝塔。如果用相关文献提及的次数表示市场关注度,那么,“可转移阿尔法”策略绝对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图2-6是以往几年内相关文献提到“可转移阿尔法”的次数(12个月)。粗略看看这张图表,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个话题正在引发人们展开越来越多的讨论。


图2-6 相关文献提及可转移阿尔法的次数(12个月合计)

不过,每提到阿尔法和贝塔的时候,我们都应该记住,它们来源于CAPM。没有CAPM,阿尔法和贝塔就毫无意义。如果你愿意的话,当然也可以选择按资本加权指数比较你的投资业绩,但这与投资业务本身毫无干系。

上面提到的罗德•阿诺特进行的研究,已清楚地表明,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尽管在管理上略显消极,但基本加权指数优于资本加权指数这一事实足以说明,要把阿尔法和贝塔断然分开是多么的困难。

但“可转移阿尔法”策略也许并不像其倡导者所宣传的那样光芒四射,也不像他们说的那样令人信服。比如,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对象是“罗素1000指数”,现在,我们想把“罗素1000指数”的阿尔法(超额收益)与标普500指数的贝塔(系统收益)嫁接到一起。考虑到两者均为国内大盘股指数,因此,它们在成分股方面存在很大重益。如此说来,无论是做多还是做空,投资者最终都将持有相同的股票组合—而基于转换过程中浪费的成本,这一结果显然是高度无效的。

现在,“可转移阿尔法”策略的拥护者开始改口,声称这个策略显然最适合于阿尔法与贝塔不相关的情况,比如说,把日本股票管理者的阿尔法与标普500指数的贝塔组合到一起。但是,如果投资者已经在其全部组合中做多日本股票,那么,他们最终还是要遇到上述做空做多最终会归于一处的问题。只有在阿尔法与现有组合的所有成分股都不相关时,“可转移阿尔法”策略才有真正意义。

我的同事塞巴斯蒂安•兰赛特为我提供了另一个示例。人们通常认为,对冲基金是创造阿尔法(超额收益)的发动机。但所谓的投资超人却告诉我们,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阿尔法(市场收益)。如果像这些超人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可以用六因素模型复制他们的业绩,那么,这里也就不存在什么明显的超额收益了。

此外,超额收益(a)只是一个暂时性概念。一个基金的阿尔法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衡量其业绩采用的基准。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伊利诺斯州大学约瑟夫•拉科尼绍克、路易斯•陈以及佛罗里达州大学的贾森•卡瑟斯基发现,各类大盘股成长基金的超额收益率一般在0.28%-4.03%,具体取决于收益率的衡量标准。而对于大盘股的价值型基金,其超额收益率却是在-0.64%-1.09%之间。

对于投资者来说,用阿尔法和贝塔这样的术语来描述基金经理和市场波动创造价值的概念,或许是再方便不过的方法,但他们也冒着阻碍投资真实使命的危险—创造收益。

对所有投资者,最简单的检验就是“如果是我自己的钱,我会这么做吗?”如果答案是“否”的话,那么,你同样不应该这样对待客户的钱。你会关心自己投资组合的追踪误差吗?我建议大家作出否定的回答。在一个没有CAPM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存在贝塔的概念。作为一种衡量风险调整收益的标准量度,它根本就不能衡量任何有意义的对象,更糟糕的是,它在深层次上会严重扭曲我们对投资业绩的看法。

我们对阿尔法和贝塔的痴迷或许源于我们试图衡量一切事物的欲望。这种对业绩衡量的迷恋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研究一篇介绍凯恩斯和本杰明•格林厄姆的论文时,我偶然看到鲍勃•科比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篇文章。科比是资本管理集团的首席基金经理,当时,他直接管理“资本守卫基金”。

我们可以肯定地认为,类似于科比这样的好想法,完全可以像CAPM这样的糟糕想法一样持久稳定。1973年,科比曾拒绝买进风靡一时的快速成长型高市盈率股票。一位养老金管理者曾说,资本守卫基金“就像驾驶一架正在直线下跌飞机的飞行员,目瞪口呆,手足无措,这场游戏的名称就是自己“身在何处”。当然,如果科比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自然会让客户的资金付之一炬。

那么,在一个没有基准性市场指数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我认为,答案就是关注总(净)收益与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凯恩斯指出:“最理想的策略……就是在赚取可观的资金利息的同时,确保本金贬值的风险达到最小化。”约翰•邓普顿爵士的投资第一宗旨就是,“对所有长期投资者,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实现税后净收益的最大化”。客户必须按照基金经理承诺的最低收益率以及他们可以接受的收益率变动,去监督基金经理的经营业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利用MACD的指标寻找支撑或阻力

寻找支撑、阻力是MACD指标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法来实现。第一,零轴。当DIFF线在零轴下方运行时,零轴对其有重要的阻碍作用;而一旦DIFF线突破零轴。零轴对它就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这种支撑、阻碍作用在实战中往往成为重要的买卖点。

1分钟图均线止赢法则

均线系统空头排列止赢法则技术特征第一、在1分钟的分析周期上,股价反弹失败后,拉出一根大阴线,如下图所示。第二、随后股价直接击穿均线系统所有均线,均线系统呈现为空头排列。第三、此时,1分钟的中长期的均线组合对股价的上行构成了反压,制约着股价上行。

一年之中的不同月份案例说了什么道理?有什么影响?

表29是阿瑟.梅里尔的另-项研究成果一从1897年至1974年按月统计的市场季节性趋势。我们将该数据更新到了1988 年。表29反映了1992年以来,某一月道琼斯指数上涨的概率。如表29中所示,指数表现最好的分别是年底和夏天。

分时图上均价线止损法则

分时图上均价线止损法则 技术特征第一,分时图上止损的法则有很多种,在这里重点介绍破位止损法则。如下图所示。第二,股价运行到盘头阶段末期,均线系统已经疲态毕现,早盘股价跳空低开,直接下行,放量下跌,毫无抵抗。第三,随后,加速下跌,垂直跳水,封死在跌停板上。

仓位及资金管理贡献性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实战案例:2009年6月湖北金环以涨停开盘,虽然接近11点时涨停板被打开,但是15分钟后再次封死涨停,再也没被打开。这引起笔者的注意,经过分析,它符合箱体形态,并以涨停形式突破,突破时大幅度放从,且均线还符合粘合共振向上形态,所以笔者认定该股后期会有很好的表现。

均线死亡谷特殊形态实战应用技巧分析

死亡谷是指股价或指数见顶回落时,带动5日均线下穿10日均线和20日均线,10日均线下穿20日均线,三条均线交叉形成的尖头向下的不规则三角形。其中三个交叉中,至少有两个是死亡交叉。因其外形像山谷,后市看跌,所以称为死亡谷。死亡谷是与银山谷、金山谷相对的一种技术形态,技术形态的构成和特征相同,只是方向和技术含义相反。

分时图中的MACD实战

个股的盘中运行常常会出现强弱转化,由强转弱或者是由弱转强,往往难以让人把握,实盘操作中,结合MACD指标线的运行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弱势股受均价线压制,这既体现在股价走势上,也体现在MACD指标运行上。体现在MACD指标上的形态为:指标线一直运行于0轴下方。

三处MACD指标在零轴附近死叉的案例详解

如图所示图5-34 保利地产走势图图5-34是保利地产(600048)的一段走势图,图中标记了三处MACD指标在零轴附近死叉的例子。首先是1号目标位,这是快慢线自高位下跌之后,在零轴附近得到支撑出现反弹金叉后的再次死叉。

掌握成长股的选择技巧

掌握成长股的选择技巧投资者在选择成长股时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第一,企业要有成长动因。这种动因包括企业领导人、内部管理、技术以及产品等重大生产要素的更新和企业某种特有的重大优势等。第二,企业规模比较小。小规模企业对企业成长动因的反映比较强烈,市场、产量、资本等要素的上升空间大,所以成长条件比较优越.第三,行业具有成长性。

选股技巧:选股时避免教条主义

新股民在选股时有时易犯教条主义错误。有些理论指导投资者只买下跌的股票而不是卖上涨的股票,问题是这样就能回避风险吗?要知道股票是可以一跌再跌的。另一方面,在某些股票一涨再涨之时眼看着可以获得的利润而不采取行动也是痛心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