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

背馳成立的理論基礎

- 背馳成立的理論基礎股票,與期貨、外匯等市場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股票的流通股本是相對穩定的,而期貨與外匯市場的流通股本在理論上是無限的。任何一隻股票,流通股本都不可能經常變化,這就爲股票走勢的分析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因爲流通股本的相對固定,最終會使趨勢無法延續。

走勢變化分析:短線、中線、長線

- 走勢變化分析:短線、中線、長線所謂短線就是按5分鐘、30分鐘操作的程度,按日線、周線操作的可以稱爲中線,月線以上可以稱爲長線。站在買點與賣點的角度,月線級別的第一買點到第一賣點,恐怕十幾年都過去了,這纔是真正的長線投資。

走勢基礎定義與推導

- 任何一種方法、理論,如果不能完全地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思想當中去,就會一直抱着懷疑的態度,這種懷疑的態度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操作。本節的內容就是對本書前文中所介紹的所有邏輯與方法,從股市運行的本質上進行推導。公理1:股票的走勢分爲三種:上漲、下跌、橫盤。公理2:任何一種走勢完成後,必然會轉化爲其他兩種走勢中一種。

趨勢其他定義與推導

- 根據背馳與三個買賣點的定義可證背馳-買賣點定理:任何一個背馳都必然製造某級別的買賣點,任何級別的買賣點必然源自某級別走勢的背馳。根據原理1與定理2可證大級別轉折精確買點尋找程序定理:某大級別的轉折點,可以通過不同級別背馳段的逐級收縮範圍而確定。也就是區間套定理。

如何理解級別定位?如何運用級別定位?

- 在本章介紹中,我們將所謂的時間級別與空間級別進行相通性的解釋與統一,實質上也是將級別理論及其運用原理進一步系統化、明確化與實用化了。此外,本章還有個最大的亮點是,我們重新定義了一種更爲實用的買賣點理論,同時,你也會了解或者掌握到一種更爲系統完整的所謂三種類型的買賣點理論體系。

圖解纏論:板塊節奏的把握

- 圖解纏論:板塊節奏的把握 對於行業板塊的輪動而言,龍頭股在相同級別的走勢中買點出現次序的不同,就是板塊輪動的最重要依據。比如全國地產板塊中,龍頭股就那幾個,保利、萬科、招商、金地,最多再加上金融街、美好集團、中糧地產等。一般這些龍頭股的日線或者周線形態都大致相同,大級別買點出現的時間也差不多。

圖解纏論:機械化操作系統的建立

- 圖解纏論:機械化操作系統的建立 由纏論而延伸出來的操作系統可以有很多,除去技術因素,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操作系統,是由資金大小、個人性格、操盤習慣、能否全職看盤決定的,這是在對理論和技術都能熟練掌握的前提下。 資金量的大小將決定介入品種流通股本的大小,以及長線、中線、短線、超短線的選擇。

圖解纏論:最簡單的操作系統

- 圖解纏論:最簡單的操作系統 最簡單的事物往往深藏着最基礎的認知邏輯,就像走勢分爲向上、向下、向右一樣,常識性的東西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殊不知這是一切現實的基礎。纏論原文的第16課“中小資金的高效買賣法”中,給出的就是最簡單的操作系統。其實這系統在本書最前面講均線的時候,就已經提及,這裏再完善一些。

圖解纏論:瞭解自己對理論的掌握程度

- 圖解纏論:瞭解自己對理論的掌握程度 對理論的掌握,首要的當然是對走勢必完美的理解。不理解走勢必完美,走勢類型就無法定義,中樞無法確定,盤整與趨勢也無法定義買賣點就無從辨別,同級別分解與小轉大就更無從下手。

走勢的節奏是什麼?如何適應走勢的節奏?

- 與走勢完整性研判同等重要的是走勢的節奏了。根據形態元素和結構的要求,無論哪種走勢類型,我們發現,除了全部具有走勢完整性的表達之外,還有走勢節奏的體現。

如何理解走勢的完整性?走勢的完整性如何操作?

- 根據形態五元素的定義,走勢結構及走勢類型等知識的介紹,我們發現,五元素都有着嚴謹的構造結構規則與定義的要求,而且走勢類型更告訴了我們,即使是同一類形態元素,其具體構造上也會存在某些差別,但對於其定義和結構構造的基本要求是一樣的。

如何理解走勢分類及其運用原理?

- (一)走勢分類走勢分類有好幾種,假如按照走勢性質和方向分類的話,走勢分類可劃分爲上漲、下跌及盤整三種。如果按照級別大小或包含關係進行分類的話,則可分爲五種基本形態元素,即筆、分型、段、中樞與趨勢。

解纏論思想性體現在什麼地方?

- 學習完形態學、動態學以及外因影響分析與預計之功能概述後,我們最後對本理論所體現出來的思想性做下概述。大致說來,本理論主要體現出以下幾點思想性。解纏論的交易思想概述 主張形態學與動態學相結合的研判、決策法我國古詩有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走勢結構有哪些?如何理解走勢結構?

- 關於本理論形態學的基礎知識,尤其是形態學五元素基礎知識,其實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之,在前兩本書(《解纏論1》、《解纏論2》)中,我們已經對其各自的定義和概念做過具體的講解和介紹。可問題是,許多朋友實際運用時,憑藉這點所學的基礎知識,仍然會遇到許多棘手問題,從而顯得有點捉襟見肘與束手無策。

如何對層級振盪與中樞形態關係進行探討?

- 本章將從更實用的角度出發,介紹幾種常見的實用性規律:例如層級振盪現象,及其與中樞形態的關係——其中重點討論了走勢“動”與“靜”狀態下的應對策略;還有對主、次級別走勢的共振特徵揭示,及其對實用之中的啓發——根據走勢客觀存在的規律特性,我們制定了在實操中可供選擇,

指數分解中的困惑有哪些?

- 在對各大指數做分解時,我們心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困惑,例如在分解道指各級別的走勢時,同樣爲某階段走勢中重要的轉折拐點的情形時,發現在實例中出現了三個破壞段走勢的拐點(有一個待確定),而後市都出現了下跌爲主的破壞段走勢形態。

如何進行“莊家”手法剖析?

- (一)創造趨勢與跟隨趨勢之定位探討這裏討論的趨勢,狹義的指代股價走勢運作最終完成的走勢方向。可以是上漲方向,也可以是下跌方向。

如何進行主、次級別走勢共振特點分析?

- (一)主、次級別走勢中所存在的開區間套特徵探討開區間套定義,可以十分形象地描述股市動態運作過程,即由一點移動至另一點的走勢運動的全部情況。之所以定義爲開區間,主要是因爲股價在動態運作時,我們即使能夠知道它的起點,但卻無法提前預測它的終點,而只有待到該終點真正出現,並且成爲歷史時,我們方纔明白,原來它在那裏。

其他實用規律特性介紹主要包括什麼?

- 如果將本理論的實操用法,放到較爲實用又簡單易懂的層面的話,無非以下幾點。這也是我們實用之中總結出來的部分經驗和心得,僅供參考。

圖解纏論:中樞與第二買點

- 圖解纏論:中樞與第二買點 上一節中,當A段開始之前的走勢類型是日線級別下跌情況時,根據走勢必完美,後面一段只能是日線級別盤整或者上漲。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第一段一定是30分鐘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