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藥公司在美國通常面臨較高的進入門檻。對於初創公司,以及試圖將新產品推向市場的現有公司而言,情況均是如此。
許多研究和商業教科書在描述進入壁壘時,都會以製藥行業爲例。由於研發和生產啓動成本較高,大多數國家對合法藥品行業的進入都設置了一些壁壘,但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及其嚴格的醫療保健法規使其成爲一個特例。
概要
- 進入壁壘是限制或阻礙公司進入某個行業的障礙。
- 美國製藥公司面臨着巨大的進入壁壘,包括難以獲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高昂的研發成本以及知識產權挑戰。
- 最近的研究估計,一家制藥公司將一種新藥推向市場平均需要花費 28 億美元,而且這個過程可能需要長達 15 年的時間。
藥品生產和製造的常見障礙
規模經濟在生產大量小產品的行業(例如製藥行業)發揮着重要作用。對於一家新公司來說,最初嘗試生產與規模較大、成熟的製藥公司相同的藥物可能會很困難。這是因爲規模較大的公司已經建立了龐大的基礎設施和分銷網絡,並實現了更好的邊際經濟效益。
藥品行業的競爭之道在於產品差異化和市場營銷。然而,對於可能產生生理影響的補充劑或藥物而言,品牌認知度至關重要。大多數消費者對從未聽說過的產品或不信任的公司抱有警惕,這並非偶然。這可能是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該行業還面臨着一些常見的製造障礙,包括高昂的啓動成本、構建和維護正常運轉的資本設備的時間,以及不確定的法律責任。
額外的進入壁壘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批准
任何公司在美國生產和銷售仿製藥之前,都必須獲得FDA的特別授權。製藥公司獲得簡化新藥申請(ANDA)批准所需的時間非常有限。FDA在其《仿製藥項目活動報告》中報告稱,2022年第三季度的仿製藥審批時間中位數約爲25個月。
美國政府問責局 (GAO) 在 2019 年 8 月的一份報告中發現,在 FDA 從 2015 財年到 2017 財年審查的 2,030 份仿製藥申請中,只有 12% 在第一個審查週期內獲得批准。
對於尋求新藥審批的製藥公司來說,每次申請都極具政治色彩,成本也更高。與此同時,老牌製藥公司可以複製正在等待審批的產品,然後申請180天的市場獨佔專利,這實際上就是竊取產品,並形成暫時的壟斷。
研發成本
《健康經濟學雜誌》的一項同行評審研究估計,將一種新藥推向市場,加上上市後的研發成本,平均成本高達28億美元。單次臨牀試驗就可能花費高達1億美元,而FDA通常會批准大約十分之一的臨牀試驗藥物。同樣重要的是,一種藥物從研發到最終被處方給患者,可能需要長達15年的研發時間。即使一家初創公司擁有28億美元的資金,按照FDA的規定進行藥物的開發和測試,它也可能無法在10年甚至15年內獲得收入。
知識產權挑戰
知識產權壁壘之所以巨大,有兩個原因。首先,即使大型公司不打算完成藥物試驗,他們也常常將專利作爲法律武器來對抗競爭對手。其次,合法專利存在風險,因爲它們可能在FDA批准處方之前就失效,而且通常情況下,專利失效的情況就是這樣,這實際上從一開始就造成了專利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