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教訓
過去股市的歷史給投資大衆上的第一課是:股票投資可以創造數量驚人的財富,人們夢寐以求的財富——他們的老婆一直叨嘮缺少的錢。這爲股票創造了巨大的潛在需求,就像在火上倒上成桶的汽油。
雖然我不認爲投資大衆會在接近市場底部時買進,但他們會在某時點進場。股價上漲會引發股民與機構投資者之間瘋狂的競購股票,因此我們應該自問,這樣的投資人什麼時候會進場,他們想參與怎樣的一場遊戲?
回答這個問題也可以通過研究過去來尋找答案。有些投資者很有經驗,他們經歷過一兩次牛熊週期,瞭解股市快速上漲之後將會持續衰退。然而,不管怎麼評價分析,投資大衆的心態已經發生改變,他們不再沉迷於高科技股和新興經濟股,反而變得十分害怕這種股票。
他們看到高科技概念股崩盤,流落到無利可圖無人問津的地步,讓投資人損失了大量財富。如果你流落到這樣的荒島,最初的想法可能是在這些股票中很容易找到一些值得持有的偉大的高科技公司,等到你被拯救出荒島之時,就能夠賺上一筆。儘管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不過我認爲應該更明智些,不要再冒這麼大的風險。
到了某個時候這種情形就會改變。接近下一次牛市頂部的時候,我們會再度看到投資大衆買入股票,造成股價泡沫。請牢記,這種情形一定會發生。行情開始上漲,大衆再次看到趨勢繼續上升,遊戲又可以繼續玩下去了,第一次重新進場時他們一定會買績優股與價值股,而不是其他投機性的品種。這一點我要說清楚,在遊戲的後期,市場崩盤前不久,大衆會把注意力轉向投機股。那時高價股會再度盛行,但並不是牛市剛剛被大衆接受的時候中。
什麼時候會這樣?以下是我在2001年本書初稿中所寫的文字。
如果我的觀點正確,我也認爲自己正確(你可以在未來自己驗證),這表明在2002年10月低點出現時,我們希望買的股票是績優股,這種股票會變得很有吸引力,讓人感覺很安全、溫暖,喜愛和想去擁抱,一般大衆會大量買進這種股票,從而驅動股價上漲,提高我們的投資回報。我們希望能夠早點佈局這類股票,因爲大衆會把所有資金投入到這類股票中。情況就是這麼簡單。
當然,2002年來了又去了,我的預測是否準確由你們自己判斷。
我相信資金會把注意力從有題材與消息的新興經濟股票,轉向尋找有良好業績增長的股票。這意味着尋找有利潤的公司、分配股利的公司、有廠房機器設備員工與實體資產的公司,而不是在電腦上開店的公司。當然,一定會有一些高科技股票表現優異,但是大體上,投資人的大部分盈利將會來自經過考驗與證明的所謂傳統經濟的股票。
有盈利、成長與股利的公司是最有前景的。這些公司正是投資人尋找的標的,而且不僅只有股民會哄擡這些股票的價格,共同基金也會上同樣的一課。
共同基金要繼續生存,唯一的辦法就是爲投資人創造一些超額收益,沒有好的收益就不會有人投資,這是共同基金基本的生存法則。這些共同基金的基金經理跟我們大家一樣容易受到影響,也會選擇阻力最小的路前行。當看到某些特定的投資品種會勝過其他品種時也會掉轉方向,這就是人性。
我們看看他們的業績表現如何。我研究了截至2001年8月半年內最好的25個成長型和收益型基金,這些基金的表現十分悽慘。最好的25箇中只有5個在2001年賺到了錢。
但是看看同期最好的25個價值型基金,除了一個之外,所有的價值型基金都爲投資人賺到了錢。差距太大了,價值型基金獲勝,成長收益型基金失敗!在成長型股票中追求利潤已經成爲很難的一件事了。
這些共同基金業績有多麼差,也意味着它們的投資策略將會有多大的改變。2001年7月,最大的共同基金評級機構理柏公司(LipperInc.)披露,在它們跟蹤的5208只股票型基金中有4120只虧損!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這表明這一年裏將近80%的基金處於虧損狀態,這些基金必須改變其投資策略。這意味着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段,這些基金別無選擇,只能選擇投資績優股。這些基金像大衆一樣,在隨後的牛市中進入一種興高采烈的狀態,繼續依據消息和成長性前景的壞習慣來選股。但是現在華爾街大的環境是流行價值評估,用每股盈利和實際資產來衡量公司價值。
共同基金在2002年下跌時的表現也沒有改善。這一年的12月,所謂的成長型基金淨值下跌了23.6%,科技基金下跌了39.5%,但價值型基金只下跌了15.8%。共同基金淨值平均下跌了25.62%,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只下跌了21.2%!整個基金業再度敗給市場。你能比他們做得更好,這正是你要從本書裏學到的東西。
通過本文,你可以學到這方面的經驗,而不必去看那些通俗讀物。以1999年8月開始的上市和新時代基金(IPOandNewEraFund)爲例。這家基金創立時十分風光,僅僅三個月淨值就提高了89%,管理了1000萬美元資產,管理人的理念也受到廣泛關注。他們的理念是什麼呢?就是購買新上市的新股和積極購買高科技股。他們認爲自己的優勢之一就是坐落在舊金山的摩天大廈中,可以仔細監督硅谷中那些賺錢機器的運營。
這檔基金自認爲是新品種的基金。爲了展示公司是多麼的誠實與開放,公司把購買的所有股票列示在一個網站上。他們甚至在交易室裏,加裝了網絡攝像頭,讓投資人親眼看見交易員的操作。即使你不是這個基金的持有人,也可以進去網站觀看,也可以就基金持有的倉位與基金經理和交易員辯論。
這檔基金最初的業績也不錯。到2001年8月卻被迫倒閉,因爲他們損失了所管理的一半資金,因此被迫結束關閉,並把剩餘的資金退還給投資人。
這就是爲什麼我要告訴你,在2003年和未來幾年裏華爾街會流行價值投資理念,而價值是按照每股盈利和其他比值來衡量的。我們的獲利將來自做實業的公司。
這種趨勢會流行一段時間,使我們相信作爲在新的牛市中最早買入股票的人,我們應該買入最吸引這些投資人的股票。我很清楚,我們遵循了本書的建議之後,他們會買我們持有的股票。我們的目標是長期持有那些符合本書所探討的各種價值模型的績優成長股。
未來3~5年內,納斯達克泡沫的破裂帶來的傷痛會一直伴隨着投資人。然而之後不久他們很可能就會忘記持之以恆的重要性,看到自己沒有買的股票暴漲時,貪心和嫉妒會再度影響他們。當貪婪的荷爾蒙激素控制邏輯思考的時候,也促使他們放棄了良好判斷。看到別人賺錢而自己沒賺錢,看着別人的投資業績比自己的好,這些帶來了可怕的壓力,這種壓力會促使情感壓倒理智。
我們處在一個資本過剩的經濟環境中,各種年齡、各種階層的人都參與其中。1999~2002年的崩盤千真萬確,很多人賠了很多錢。賠掉的卻都是紙上財富——賬面利潤。有很多人獲利,較早地落袋離場,持有現金。當時的投資人付出的代價是60億美元,但是這筆錢並沒有完全蒸發。大部分的錢都還在,正在等待下一次的牛市。這些錢在投資人口袋中很不安分,幾乎要燒出洞來;在投機納斯達克獲得暴利之後,投資人還意猶未盡,由於沒有參與股市行情,或者不想落袋爲安,他們還表現得蠢蠢欲動。在某些行情下,會成爲價值股上漲的重要推動力。
但不僅僅只有這些因素。我們也不能僅僅討論美國。美國股市已經變成全世界所有投資者最好的投資標的。美國的世界影響力可能已經略微降低,經濟實力卻沒有下降。我們的確爆發了不少像安然公司和阿德爾菲亞公司(EnronsandAdelphias)之類的商業醜聞,但我們的股市仍然比世界上其他交易所的污點少,管理也更加規範。把這一點跟目前的現實結合起來:最好的投資機會和投資思想仍然會來自這裏——美好如初的美國。你知道,我們面前的美國股市前途無量。2012年的企業會計醜聞可能破壞了美國的形象,但美國資本主義幾乎仍然比世界其他國家透明。資金可能會暫時脫離司法部的監管,但是早晚會迴歸正常狀態。
美元仍然是全球其他貨幣的兌換基準。美國產生的優異商業思想超過所有的其他國家綜合。美國十分獨特,是世界上少數不必靠賄賂就能經營商業的國家。美國的確有一些壞蛋,但是這些人是少數特例,不是正常情況。這裏做事的方式大部分都是公開透明的,投資人可以看到真實的狀況。圖5-1展示了過去17年來美元的走勢。1986~1995年美元匯率大幅下跌,經濟不可阻擋地快速發展。1995~2001年的美元上漲相比過去價位大約修正了50%。美元仍然維持最具優勢的地位,我看不出來有什麼原因會改變這種狀況。
我曾經在歐洲和中東生活過,在亞洲從事過商業經營,我向你保證,我們做生意的方式跟那些地方完全不同。批評美國商業環境不好的人不知道在美國做生意的處境是多麼的好。
但是外國的大型投資人知道這些。這意味着,只要美國股市出現大型的牛市,他們的資金就會離開本國來到美國,投入美國股市並抬高股價。歐洲銀行系統喜愛美國股票市場。我相信其中有幾個原因,原因之一前面說過,另一個原因是美國企業成長的基礎主要依賴於生意本身和逐利動機,不像保守的歐洲那樣依賴家族關係。
圖5-1 1986~2002年的美元走勢(月線圖)
在亞洲,金融圈充滿了各種層級的商業關係,有很多拐彎抹角的地方,就像在一個破舊球桌上玩花式撞球一樣。投資人知道美國市場比本國市場更加真實,會覺得比較放心。
任何時候,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都有政府倒臺、政權被推翻、經濟體系崩潰,這些都可能會摧毀一個國家。美國從來沒有這樣過,投資人也認爲這種可能性少之又少。這些固有觀念是外國投資人這麼喜歡美國股市的原因,因爲美國代表穩定、公平與公開的商業關係。
因此我認爲,除了民間資金和公募基金會推動下一波牛市不斷上漲之外,你會看到世界各國的資金湧向美國,購買美國最好的企業。如果情形像我們預測的那樣,我們可以相當正確地預測外國投資人會買哪種類型的股票。他們也會從追逐高科技成長股與強勢股中學到教訓。這次他們應該會看中我們希望在下一波股市重大低點時買進的股票。
如果你很幸運比大型基金和外國資金略早一步進場,你將收益頗豐,比那些行動遲緩猶豫不決的人賺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