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和利率往往朝着同一方向變動,因爲利率是美國中央銀行美聯儲用來管理通貨膨脹的主要工具。
《聯邦儲備法》指示美聯儲(通常稱爲該法案)促進最大限度就業和穩定物價。自2012年以來,美聯儲一直將年通脹率目標設定爲2%,以符合其雙重使命中穩定物價的部分。
美聯儲的目標是正通脹率,即商品和服務總體價格水平持續上漲,因爲價格持續下跌(即通貨緊縮)對經濟的損害可能更大。正通脹率和正利率也爲央行提供了應對經濟放緩的靈活性。
2020年8月,美聯儲採用了平均通脹目標制。該框架要求美聯儲政策制定者在一段時間內將通脹率維持在2%以上,以彌補通脹率低於目標的時期。
重點
- 利率往往與通貨膨脹同向變動,但會有所滯後,因爲利率是央行管理通貨膨脹的主要工具。
- 在美國,美聯儲通過設定基準聯邦基金利率(即銀行隔夜存款利率)的範圍,將長期平均通脹率控制在 2% 左右。
- 一般來說,提高利率是應對通脹上升的政策。
- 相反,當通脹下降、經濟增長放緩時,央行可能會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
美聯儲如何衡量通貨膨脹
美聯儲首選的通脹指標是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與基於消費者購買調查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不同,PCE物價指數通過用於計算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商業收入來追蹤消費者支出和物價。
美聯儲還密切關注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該指數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這些價格通常波動較大,因此往往不能反映整體價格趨勢。
利率變化如何影響通貨膨脹
當美聯儲通過提高基準聯邦基金利率來應對通脹風險上升時,它實際上增加了金融系統中無風險準備金的水平,限制了可用於購買風險較高資產的貨幣供應量。
相反,當中央銀行降低目標利率時,它實際上增加了可用於購買風險資產的貨幣供應量。
通過提高借貸成本,利率上升會抑制消費者和企業支出,尤其是在住房和資本設備等通常需要融資的大宗商品上。利率上升也往往會對資產價格造成壓力,逆轉個人財富效應,並使銀行在貸款決策上更加謹慎。
最後,利率上升表明央行可能會繼續收緊貨幣政策,進一步抑制通脹預期。
使用利率控制通貨膨脹的問題
如上圖所示,政策制定者對經濟前景變化的反應往往滯後,而他們的政策變化反過來也需要時間才能影響通脹趨勢。
由於這些滯後因素,政策制定者在決定當前利率水平時必須努力預測未來的通脹趨勢。然而,美聯儲對其通脹目標的堅持程度只能通過回顧性的通脹統計數據來衡量。在經濟衝擊有時是暫時的,有時則不然的情況下,這些數據可能會有很大差異。
0.25%-0.50%
美聯儲於2022年3月16日公佈的目標聯邦基金利率。
2004年,時任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在擔任美聯儲理事期間曾表示:“簡而言之,如果制定貨幣政策就像開車,那麼這輛車的速度表就不可靠,擋風玻璃上滿是霧氣,而且油門或剎車的反應往往難以預測,而且會有延遲。”
試圖預測通脹趨勢的央行可能會犯下政策錯誤,比如不必要地以過低的利率刺激通脹,或通過提高利率抑制增長。
就美聯儲而言,它必須追求穩定價格的目標,同時也要努力實現就業最大化。
利率作爲貨幣政策工具
美聯儲使用聯邦基金利率作爲其主要貨幣政策工具。聯邦基金利率自2008年以來一直維持在一個區間內,是銀行間極短期拆借的隔夜利率。
傳統上,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買賣證券)來調整銀行系統準備金的供給,並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目標水平。準備金需求源於爲確保銀行穩健而實施的銀行準備金要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幾年裏,銀行監管的重點轉向資本緩衝要求和壓力測試,以確保銀行的長期償付能力。2019年,美聯儲公佈了一項政策,將聯邦基金利率與其直接設定的另外兩個利率掛鉤。
準備金餘額利率(IORB)是指美聯儲向銀行支付的隔夜存款利率,該利率爲聯邦基金利率設定了有效下限。隔夜逆向購買協議(IRA)是一種補充工具,它以略低的利率向非銀行貨幣市場參與者支付隔夜存款利率。
2020年,美聯儲取消了對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的準備金要求。
綜述
利率和通脹往往同向變動,但存在滯後性,因爲政策制定者需要數據來預估未來的通脹趨勢,而他們設定的利率需要時間才能完全影響經濟。可能需要加息才能控制不斷上升的通脹,而經濟增長放緩通常會降低通脹率,並可能促使降息。
美聯儲通過設定銀行準備金餘額支付的利率來設定聯邦基金利率的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