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準備對投資者保障措施進行全面升級,加密貨幣儲備基金將成爲其數字資產監管的核心支柱。
日本金融廳(FSA)正在制定相關規則,強制加密貨幣交易所設立專門的責任準備金,以彌補因黑客攻擊或未經授權的資金外流造成的損失。此舉旨在應對全球日益增長的安全事件擔憂,並確保客戶在資產遭受損失時能夠迅速獲得賠償。
金融系統委員會下設的一個工作組正在準備一份正式報告,該報告將建議對交易所施加新的法律義務。此外,金融廳預計將於2026年提交一項法案,將存款準備金要求納入日本金融立法,使加密貨幣平臺更加貼近傳統市場標準。
根據該提案,日本的交易所必須設立專項負債儲備基金。該儲備金將作爲財務緩衝,使平臺能夠在用戶數字資產被盜或因未經授權訪問其系統或錢包而損失時,直接向用戶提供賠償。
目前,日本交易所必須將客戶資產主要存儲在冷錢包中,這降低了網絡攻擊的風險。然而,它們無需設立單獨的賠償儲備金。隨着一些備受矚目的黑客攻擊事件發生,這一漏洞變得更加明顯,因爲這些事件表明,僅靠安全存儲並不能保證客戶在數據泄露後能夠迅速獲得賠償。
日本金融廳計劃以日本證券業現有的儲備金規則爲藍本,構建新的加密貨幣交易體系。在傳統市場中,經紀商必須預留資金,以應對非法交易、系統故障以及一系列可能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運營風險。監管機構認爲,將這一框架引入加密貨幣領域,將顯著提升投資者保護標準。
爲了減輕小型交易所的財務壓力,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允許通過保險對沖部分負債風險。即便如此,平臺仍需證明其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或保險保障來應對可能出現的損失情況,從而在審慎安全和業務可行性之間取得平衡。
日本推動更嚴格的監管要求,反映了過去一系列暴露出結構性缺陷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 2024年5月, DMM比特幣遭遇重大安全漏洞,導致大規模資產外流。該事件加劇了人們對現有保護措施不足以保障散戶用戶安全的擔憂。
監管機構認爲,強制交易所維持明確可識別的儲備金池將顯著改善消費者權益。此外,他們認爲,結構化的責任緩衝機制,結合潛在的保險對沖方案,可以確保用戶不會在破產或重組程序進行期間苦等數年才能獲得賠償。
在這場討論中,相關人士強調,健全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儲備金體系可以作爲其他安全措施失效時的最後一道防線。然而,他們也強調,儲備金必須與強大的運營安全措施(包括冷存儲、多重簽名控制和持續風險監控)相輔相成,而不是取而代之。
新的儲備金規定只是日本金融廳對數字資產監管規則進行更廣泛改革的一部分。與此同時,該機構還在致力於加強對交易所周邊服務提供商的監管,特別是那些參與持有客戶資產或管理交易基礎設施的服務提供商。
根據最新提案,任何第三方託管機構或交易管理服務提供商在爲交易所提供服務前,都必須獲得正式批准。此舉旨在直接應對DMM比特幣事件暴露出的安全漏洞。在該事件中,攻擊者據稱利用了負責監管該平臺交易系統的第三方公司的漏洞。
通過要求使用註冊且經過審覈的合作伙伴,FSA旨在限制交易所只能使用符合明確安全、治理和資本充足率標準的持牌服務提供商。此外,討論還強調,如果第三方託管機構遊離於核心監管範圍之外,則可能引入系統性風險。
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的計劃將正式註冊義務擴大到更廣泛的實體,包括加密貨幣託管和交易管理公司。根據該框架,這些服務提供商必須遵守與已適用於持牌交易所的類似要求,例如信息披露、內部控制和事件報告。
官員們認爲,此舉將堵住將關鍵運營職能外包給不受監管供應商的漏洞。此外,加強後的加密貨幣託管登記制度有望在安全事件發生時建立更清晰的責任鏈,使監管機構更容易追究責任並執行處罰。
實際上,交易所需要更嚴格地審查合作伙伴,並確保合同條款符合日本金融廳的新要求。不過,這一轉變也可能使信譽良好的服務提供商受益,它們可以通過獲得日本法律認可和全面許可而獲得競爭優勢。
在實施儲備和登記措施的同時,日本正在修訂其數字資產的法律分類。金融廳正力推在2026年前將加密資產重新歸入《金融工具及交易法》的範疇,此舉將使其與傳統證券和衍生品置於同一監管之下。
此次金融工具重新分類可能會引入更嚴格的行爲準則,包括明確的內幕交易限制和更嚴格的市場監管。此外,將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產品接軌可以簡化跨市場監管,併爲投資者提供跨資產類別更爲一致的監管框架。
市場參與者預期,一旦加密貨幣被正式納入該法案,針對市場操縱、信息披露不實和誤導銷售等行爲的執法行動將更加可預測。然而,一些業內人士警告稱,過重的合規負擔可能會提高小型創新者和垂直領域交易所的准入門檻。
強制性儲備金、更嚴格的合作伙伴註冊以及法律分類的重新調整,將重塑日本交易所的運營模式。中期來看,隨着各平臺適應金融廳的新規,成本和報告義務可能會增加。
然而,監管機構和許多機構投資者認爲,更清晰的規則和更強有力的消費者保護最終將鞏固日本作爲領先的加密貨幣監管中心的地位。新興框架力求在創新與審慎保障之間取得平衡,利用加密貨幣儲備基金和更嚴格的監管來構建更具韌性的市場架構。
隨着立法進程推進至2026年,交易所、託管機構和服務提供商需要密切關注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工作組的報告。積極主動地與規則草案保持一致,有助於企業儘早合規,並在日益嚴格的監管環境下維護用戶信任。
總體而言,日本的計劃制度標誌着對數字資產採取決定性措施,將其視爲主流金融產品,結合準備金要求、託管監管和法律重新分類,爲加密貨幣投資者提供更快的補償和更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