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類資產到股市大波段
社會財富在各大類資產之間的配置和流動主要取決於以下兩方面因素:
(1)投資者對各大類資產的預期收益率和預期風險,以及由兩者所形成的資產預期的風險收益特徵
從投資者整體來說,根據行爲金融學理論,人們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是建立在對過去市場的認識基礎上的,即“歷史決定未來”。
普通投資者對各大類資產的預期風險收益特徵主要取決於各大類資產的歷史表現,例如:權益類投資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債券是低風險的,房地產是永遠上漲的等等。
專業投資者則會根據自己的專業判斷對未來的變化形成自己獨到的預期。
(2)投資者對風險收益心理取向的變化
作爲一個整體,投資者對風險收益的心理取向通常是比較穩定的,只有在社會生活環境發生重大、持續的改變,或者有重大事件發生使投資者對風險收益的心理取向發生轉變。從長期來看,投資者對風險收益心理取向及其變化決定了其資產的配置格局,從而在長線上決定了各大類資產的相對價格。
例如社會的人口年齡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投資價值取向,人口年齡結構越年輕,其投機性就越強。
從大類資產配置具體到股市,應綜合考慮各大類資產對投資者吸引力強弱變化、政策動向和股票供應等多方面的因素以預判大盤的大波段趨勢:
(1)包括貨幣的各大類資產供求關係以及對投資者吸引力強弱變化是判斷大盤大波段趨勢的關鍵。如能經常填一填,對判斷大盤走勢的大方向大有神益。
(2)對政府宏觀政策的揣度。政府政策關係到貨幣環境的鬆緊,關係到實業投資環境的好壞,關係到股市的供求,關係到房地產的投資價值,關係到跨境資金流動等各大類資產,因此,政府政策揣度是依據大類資產競爭力變化來判斷股市大波段趨勢的重要因素。
中國政府經濟金融政策現狀:中國是強勢政府,政府一手掌握着項目,一手掌握着資金。當資金供應過多而項目較少的時候,資金投機衝動——房地產、證券、期貨等上漲,甚至到商品市場(如農產品等)去投機;政府放寬項目審批,(項目十資金)將拉高GDP增長水平,直到瓶頸行業價格高漲,發生通脹,這又迫使政府收縮銀根,控制項目。在我國,由於政府對經濟的主導能力很高,政府控制經濟衰退的能力是很強的。
政策揣度:政府通過財政、金融政策和行政、行業法規等手段調節宏觀經濟。政府最關心的是社會穩定,因而失業率和通脹率是政府關注的兩個重要指標。政策揣度是指利用當前的宏觀經濟指標和以往的政策調控經驗積累,根據政府階段性目標的重點,推斷政府將要採取的調控手段或者目前調控手段被實際執行的力度.
揣度案例1:
假如發生農產品價格上漲,要先判斷一下是遊資“投機”造成的,還是需求高漲拉動的,如果是需求高漲拉動的,那就是(項目+資金)總量過大了,政府可能會採取同;時收緊項目和資金的調控策略;如果是遊資投機造成的,那很可能是沒有足夠的優質項目去對沖多餘的資金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經濟發展的瓶頸環節(如渫電油運等)產能利用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經濟沒有發生全面通脹的跡象,則國家需要放寬優質項目的審批以滿足資金的投資需求。
揣度案例2:
在房地產調控方面,地方政府作爲經濟政策的一線執行者卻同時受益於土地和房價的上漲,所以事實上要保持房地產緊縮立場不變,政府就需要不斷反覆重申和執行現有政策立場,如果中央政府停止重申政策立場或減少頻率,實際政策執行力度將很快有所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