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認爲,最好的經營者會把自已當做公司的大股東,把公司當成自2的來好好經營。如此-來,經營者就不會忘記企業經營的最大目標就是創造股東價值,而且他們也會想辦法儘量往此方向努力。但是我們要如何分辨出哪些經營者真的是在積極地朝着創造股東價值方向努力,而哪些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實際做的又是另一套呢?換句話說,我們要如何評估經營者的價值?巴菲特用三種原則來衡量企業經營者:合理性,誠實度,企業準則。
我們大家都知道,當公司創造出高額股東報酬,經營者的任務就是負責將這些獲利做合理的轉投資,使公司獲利更高,也使所有股東都能利益均沾。但是,如果這些獲利無法通過再投資賺取更高利潤,經背者也可以有三種做法:
第一,想方設法以相對較低的投資報酬率從事轉投資;第二,留在賬面上使每股淨值增高:第三,通過發放現金股利把盈餘部分分配給股東,股東就可以拿這筆錢去從事報酬率更高的投資。巴菲特認爲只有第三種方法是最合理的,而:且還可將公司經營者傾向採取上述哪種方法來爲股東創造價值.作爲投資人決定是否要投資該公司的評估指標。顯然, 通過公司年報,投資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經營者是如何作盈餘分配決定的。
除了合理性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經營者的誠實度。任何公司在經昔過程中I或多或少會犯錯誤,有些錯誤甚至可能大到影響公司運營的穩定性,有些則只是一些可以忽略不計的小錯誤。不少經營者傾向於以樂觀的口吻來粉飾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以誠實的態度來解釋導致這些錯誤的來龍去脈。經營者如果有勇氣對股東們開誠佈公地討論失敗的原因,則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敬佩的事。巴菲特認爲,公開承認錯誤的經營者,比較而言,更可能會動去糾正錯誤。現在的情況是,上市公司年報大都是吹噓成功、粉飾太平的,而沒有承認錯誤和認識錯誤的部分,更別說有具體的糾錯措施。所以,巴菲特認爲這是“企業淮則”形成的企業不良風氣造成的,因而,誠信很重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才能爲公司創造最大的財富。
用以上三項原則來衡量公司經營者,其實比衡量企業財務表現還難,因爲活生生的人比死板的數字要複雜得多。的確,有些分析師認爲,分析人的結果太過模糊和不準確,無法準確確定經營者的實際價值何在,因此這種評估似乎有點浪費時間。他們以爲,如果無法進行定量化,一切評估都沒有意義。同時,也有另外一些人認爲,經營者的價值早巳清楚無誤地反映在公司的營收、獲利率和股東報酬率等指標的表現上了,因此無須再去評估經營者的價值。這兩種說法雖然各自多少都有些道理,但都比不上巴菲特所談及的評估經營者價值的三個原則。因爲多花時間去研究企業基本面,可以讓投資者在公司財務數字公佈之前就發現某些警訊。只要投資人仔細研究公司經營過程中的一言一行, 就能在報紙公開該企業財務狀況前就及早發現企業經營的蛛絲馬跡,未雨綢繆。
如果投資人覺得衡量經營者的價值觀還是太模糊,巴菲特提供的下面幾個方法可作進一步的參考。
翻閱企業幾年前的年報,仔細分析經營者當時所發表的關於未來策略的報告;
把那些策略和現在的結果作-比較,看看當時的策略到目前爲止實現了事少;
比較當時所發表的策略和近幾年所發表的策略,看看到底義變化了常少;
拿自己感興趣的投資標的公司的年報和同一產業其他公司的年報作比較,雖然有時很非找到完全相同的公司,但多少可以增加分析資料的可信性。
價值投資人都會仔細街量企業經營者的價值,因爲他們只打算長抱少數績優公司股票,所以他們必須深入瞭解這些企業經營者。研究他們的歷年年報之後,投資人對公司經營者過去的表現便會有全面的瞭解,同時也會去分析媒體和其他企業家、分析師對公司經營者的評論。如果想知道這些經營者最近曾發表過什麼言論,也可以通過該公司的量祕辦得到經背者講話的材料並仔細研讀。投資者也可以自己上網查詢公司的最新動態。千方百計地收集所投資的標的公司的信息,是一門要做的重要功課,千萬不要因爲比較費事而忽略了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只要留心經營者的行爲,做一個有心人,投資人就能更加準確地把握投資標的公司的整體狀況。在一個較長時期的觀察分析中,投資者甚至可能將這種種的蛛絲馬跡申聯起來,從中看到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本質。作爲投資人,也會比別人更早獲悉所有可能影響股價的信息。
如果市場都能像巴菲特講的那樣,常常是很有效率的但又不隨時都是有效率的,那麼,街量經營者的價值就成爲投資者搶佔市場之前所必須要做的重要分析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