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指標(不含週期性行業企業):
(1)企業具有“護城河”經濟特性。毛利率最低在30%以上,淨資產收益率最低在15%以上,連續三年有穩定銷售、利潤、現金等記錄。
(2)負債水平不能高於50%,長期負債越少越好。
(3)經營穩定,現金淨流量穩定和盈利水平穩定,市盈率(PE)最好15倍以下。
(4)如果是投資以淨資產估值的企業,那麼市淨率(PB) 最好在0.5左右或以下。
(5)三年現金淨流量連續要大於或等於當期淨利潤。
(6)應收賬款與銷售、利潤增長比相對較低,預收賬款越多越好。
整體股票市場運行參考:
(1)大盤指數是否接近或超過三年內的低點。如2008年10月31日的1664點,2010年7月2日的2319點,2012年12月4日的1949點。
(2) 市場平均市盈率(PE) 15倍以下,平均市淨率(PB) 1.5倍以下。
(3)股票市場平均股價下跌到5元左右。
(4)某此行業大面積出現股價下跌到淨資產以下。如:鋼鐵板塊、高速公路、化工造紙,甚至銀行股(2012年9~11月浦發、平安、華夏、交通等銀行股價均跌破淨資產)。
(5)出現1元多的股票數超過十隻或幾十只,甚至近百隻,100元以上股票幾乎絕跡。
企業財務指標(不含週期性行業企業):
(1)企業財務基本面發生變化,主要指標出現行業所沒有的問題,特別是行業景氣而該企業經營不景氣。
(2)股票價格漲幅已接近或超過三年內高點,並接近或超過企業本身的估值區間。
(3) 發現同類中更加優秀的企業,或估值更有吸引力的企業。(4)如果是穩定型企業,其市盈率已超過盈利增長的2倍以上。如是採取淨資產型投資策略,其股票價格已接近或超過每股淨資產價值。
整體股票市場運行參考:
(1)大盤指數是否接近或超過三年內的高點。如上證指數2007年10月的6124點,2009 年7月的3478點。
(2)大盤在大幅上漲後滯漲,在高位長時間橫盤且重心有下移傾向時期,而經典的MACD、KDJ、CPI 等技術指標明顯下移,與周K線形態呈現背離狀態,這是圖表技術中較有借鑑價值的地方。圖表技術派把這種情景稱之爲:技術形態背離。
(3)整個股市再也見不到10元以下股票的蹤跡,百元高股的數量大幅度增加,起碼有10只以上,甚至幾十只。
總之,對於大盤技術性的關注,價值投資者僅供參考之用,不要嘗試主導操作,也不要盲目排斥。爲判斷股票價格過高或過低找到相關參照物,對於整個股市的運行過程或短期波動不要過於在意,更不該據此行動。就如投資大師安東尼.波頓所說:“成功投資是堅持主見與傾聽市場的完美結合,無論過於倚重任何一方, 都不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