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不會永無止境
妙算勝者,得算多也。
孫武,《孫子兵法》
多年來,金融市場也經受着自己的考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份研究詳細地闡述了自1970年以來,世界範圍內的125起金融危機。在美國,我們看到平均每隔8年即會發生一的計劃和正確的策略,我們就能夠從此時惡劣的市場中獲得利益。但我們並不是說市場崩潰有利無害,相反,那些不幸被市場調整拋到另一個極端的公司,身價在倏忽之間一落千丈。
房地產投機泡沫大多是由借貸過度造成的,它把價格拉高,當不可避免的市場調整來臨時,又把銀行推向了絕境,這也是千百年來的危機和恐慌的根源所在。人們在市場繁榮時期有多麼春風得意,他們在市場崩潰後就有多麼絕望痛苦。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人們在作金融決定時總難於把眼光放遠。這大概是人的天性,他們想在當前儘可能地賺足錢,滿足一時的貪慾,卻將後顧之憂留到將來考慮。這種習性延續了數千年,它在近期內也不會改變。
投資者應該根據他的買入策略,對每隻股票作出相應的賣出策略。
本傑明●格雷厄姆
投資領域不乏這樣的專家,他們向個人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兜售“防崩潰”的投資組合,他們建議投資要多元化,要投資新興市場,要投資大宗商品,要投資高槓杆對沖基金。
這些建議非但未能保護投資者,而且把他們推上血腥的屠宰場。2008 年市場崩潰時,新興市場、大宗商品以及高槓杆對沖基金成了受創最嚴重的板塊。
我認爲,把市場崩潰作爲投資決策的假設前提是非常投機和危險的。一些分析家們在書中寫到“防 崩潰”投資組合如何能夠抵抗災難,實踐證明這次經濟衰退。而根據斯坦福大學教授詹姆斯●C.範霍思的研究,在此之前,追溯到19世紀初葉,市場衰退的間隔時間平均爲14年。包括C,範霍思在內的一些經濟學專家認爲,造成市場衰退節奏加快的原因是金融制度的監控鬆懈和公司的管理廢弛。
我們從以往的歷史中得知,市場恐慌和崩潰時有發生,假如我們有詳盡是錯誤的,聽從他們意見的投資者最後比股市跌得更慘。
大宗商品板塊悽風慘雨,油價從每桶150美元跌至每桶35美元,作爲整個板塊,大宗商品的損失爲股票市場的兩倍。不被看好的美元卻走勢堅挺,削弱了其他貨幣。即使是被視爲安全堡壘的黃金和白銀,價格也有所下跌。
假如你希望你的錢能爲你賣力工作,便於你自已不必賣力工作,那就要看遠一些,把眼光放到暫時性衰退之後的未來,建立一個可以長期維繫的投資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