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撿皮夾子的傢伙——巴菲特購買美國運通
剛進入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美國西海岸陷人嚴重衰退的陣痛,各家銀行因爲市場擔心其商業和住房抵押貸款業務而慘遭拋售,當時的富國銀行因爲是所有加利福尼亞銀行中房地產貸款最多的銀行,暴跌程度尤爲慘烈,在短短數月內的跌幅達到50%。巴菲特則在一片風聲鶴唳中大手買人,不動聲色中成爲富國銀行最大的股東。
在老巴的案例中,類似的利用市場清倉大甩賣之時擇機進入並不鮮見。例如,美國運通在20世紀60年代因擔保問題虧掉大部分股東權益,巴菲特逆勢買入;在70256 年代末GEICO保險決策失誤造成虧損時期,逢低買人;在1973~1974年股災期間買入《華盛頓郵報》;在1987~1988年股市大蕭條期間買人可口可樂。
當一家優秀的公司暫時出現問題時,市場擔心這家公司解決不了問題,贏利能力會一落千丈,於是人們紛紛拋售股票,使股價大跌。其實這個公司完全有能力解決這個短期性的問題,然後重新恢復原來的競爭能力。它會繼續順利長期經營下去。此時這隻被市場拋棄的股票,就像一張被揉皺了、踩爛了、弄髒了的百元大鈔,它還是具有與原來一樣的長期價值。有句歌詞是“陽光總在風雨後”,而巴菲特則發現機會總在危險後。正如巴菲特說:“優秀的公司暫時遇到困難,會導致這些公司的股票被錯誤地低估,這反而是巨大的投資機遇。”股價大跌會形成巨大的安全邊際,是低價買入的良機隨着企業解決問題後恢復正常經營,市場重新認識到其長期贏利能力絲毫無損,股價將會大幅回升,讓投資者大賺一筆。巴菲特深刻領悟了危機的真正含義:危機就是“危”和“機”,危險和機會往往並存。有勇氣又有智慧的人,才能從危險中看到機會並抓住機會。在GEICO公司面臨破產時,巴菲特低價買人,20年間贏利50倍。巴菲特幾乎所有的重倉股都是在某個公司遇到重大危機的情況下低價買人的。其中一個著名的投資案例是美國運通銀行。
美國運通公司成立於1850年,核心業務是旅遊及相關服務,包括運通卡旅行支票和旅遊代理服務,佔公司淨收益的70%以上;其次是財務顧問服務,管理資產1060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其收入佔公司總收人的22%;其他業務如運通銀行和數據處理等對公司貢獻不多。
美國運通是全球歷史最悠久實力最強大的銀行之一。1891年它第一個推出了旅行支票,使人們不帶一分錢現金就可以周遊世界。1958年它又第一個推出了信用卡,引導了一場信用卡取代現金的革命。到了1963 年,美國運通卡已經發行1000多萬張運通的旅行支票也在全世界流通,就像貨幣一樣通行無阻。當時這家銀行在美國的地位有些像現在中國工商銀行在中國的地位。
但是美國運通後來遇到了大麻煩。一家規模很大的企業叫聯合公司,用一批據稱是色拉油的貨物倉庫存單作爲抵押,向美國運通貸款。後來聯合公司宜布破產,1963年11月,美國運通調查發現,這批油罐中只有少部分裝的是色拉油,而大部分是海水。美國運通遭受了重大詐騙,損失估計達1.5億美元,其惡劣影響據說有可能會導致美國運通資不抵債。這個消息嚇得華爾街一窩蜂地瘋狂拋售美國運通的股票。1964年初,短短一個多月,美國運通的股票股價就從60美元大跌到35美元,跌幅高值達40%。巴菲特專門走訪了他的家鄉奧馬哈的餐館、銀行、旅行社、超級市場和藥店,發現人們仍舊用美國運通的旅行支票和信用卡來結賬。他根據調查得出的結論與當時華爾街的普遍觀點大相徑庭:這場醜聞並沒有打垮美國運通,美國運通的旅行支票擊 和信用卡仍然通行全世界。在全國範圍內,它擁有旅行支票市場80%的份額,還在付費信用卡上佔據主導性的市場份額。巴菲特認爲,它這次遭遇鉅額詐騙,只是一次暫時性損失而已,長期而言,沒有任何因素能夠動搖美國運通的市場優勢地位。於是,巴菲特決定大筆買人。1964 年他將自己管理的40%的資金用來買人美國運通公司的股票。後來詐騙犯被抓住並被起訴,美國運通也與聯合公司債權人達成和解,繼續正常經營。在接下來的2年時間裏,美國運通的股價上漲了3倍,在5年的時間內股價上漲了5倍(由35美元攀升到189美元,年複合增長率40. 11%)。
1991年巴菲特購買運通公司可轉換優先股,1994年轉換爲普通股,經隨後的兩次增持及拆細,至2005年底共持有1. 516億股。
美國運通作爲一隻超級大盤股,其長期走勢稍強於大盤,並非長線大牛股,但是巴菲特多次在美國運通處於低谷時期買人,使其從美國運通上賺取了較高的年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