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是一個陰謀。它總會悄然無聲地滲透到各種各樣與金融有關的討論之中。只要提到阿爾法系數和貝塔係數,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CAPM。實證檢驗表明,這個結論本身就是一個僞證。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實質上,它都是不成立的。因此,我們必須放棄阿爾法、貝塔或是追蹤誤差,去關注如何在可接受風險的情況下,創造總回報的最大化。
無數證據表明,CAPM絕對是一無是處的垃圾。貝塔係數也不能合理反映風險水平。因此,如果分析師把貝塔係數作爲主要變量,在預測未來股價時遇到大麻煩自然也就不足爲奇了。
CAPM嚴重低估了低貝塔係數股票的收益,明顯高估了高貝塔係數股票的回報。遺憾的是,我們這個行業似乎有一個不好的習慣—把憑空杜撰的理論當成事實。這顯然有悖於所謂的科學方法:把理論模型付諸實踐,通過實證評判去檢驗理論模型的真僞。
CAPM的失敗,在於它的前提明顯有悖於現實。而最明顯的就是它的兩個基本前提:1. 對任何一隻股票,我們都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建立任何頭寸,而絕不受價格的影響;2. 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馬科維茨優化模型建立投資組合。但即便是哈里•馬科維茨本人也沒有使用過MO模型!毫無疑問,
CAPM是完全多餘的資產定價模型職業基金經理似乎並沒有兩眼只盯着追蹤誤差。對於一個關注動態誤差的投資者來說,真正的無風險資產並不是利率(如CAPM所說),而是市場本身。所以說,共同基金的現金水平似乎一直在經歷着結構性下降—積極型管理已經成爲貝塔係數的基準。
整個行業似乎已經越來越趨向於“可轉移阿爾法”策略,弱化超額收益的重要性。但如果說CAPM是謬論,那麼,阿爾法系數與貝塔係數的分割至少會分散投資者的注意力,而最糟糕的是,這種人爲分割實際上會干擾投資的真正目標—創造收益。而對阿爾法和貝塔的關注,似乎源於我們以遞減性指標衡量一切事物的慾望。因此,我們必須規避投資的這個陰暗面,調整重心,重新把聚焦點匯聚在以最低風險爲投資者創造最大總(淨)收益的重心上。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就像一個隱身的魔鬼。每當我們談到金融時,它就會悄無聲息地鑽進我們腦海裏。比如說,只要提到阿爾法和貝塔,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CAPM,因爲把阿爾法和貝塔斷然分開的,恰恰就是CAP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