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需求破壞?
在經濟學中,需求破壞是指由於價格持續高企或供應有限,某種商品的需求出現永久性或持續性下降。由於價格持續高企,消費者可能會認爲不值得購買太多該商品,或者尋找其他替代品。
需求破壞通常與石油或其他能源商品的需求有關。
重點
- 當一段時間的高價或供應受限導致消費者永久改變其行爲時,就會發生需求破壞。
- 即使商品供應量增加和/或價格下降,這也會導致對商品的需求減少。
- 這種現象通常與原油或汽油等能源商品的需求和價格有關。
理解需求破壞
經濟學家使用“需求破壞”一詞來描述當供應商品的市場發生某種變化,導致該商品的生產流程結構和消費模式無法調整,從而無法維持時,商品需求發生的變化。該術語最常用於能源商品及其相關商品。
例如,持續高企的油價可能導致家庭購買更小、更省油的汽車,或轉向電動汽車。這反過來又會降低汽油的總體需求。石油生產商可能會爲了應對油價上漲而提高產量,從而增加石油供應,並逐漸降低其價格。然而,由於人們持續轉向更節能或電動汽車,即使在油價較低時期,汽油的總體需求也已遭到永久性破壞。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需求破壞導致需求曲線持續向下移動。
在某些市場,需求的驟減可能會導致某種商品徹底過時。例如,鯨魚取暖油曾是許多地方的主要照明和供暖來源。隨着更廉價的化石燃料替代品被發現,鯨脂的高價使其吸引力下降,需求量暴跌。最終,圍繞原油建設了新的基礎設施,導致需求的轉變成爲永久性的——儘管鯨油曾被美國政府列爲“不可或缺”的商品。
需求破壞是永久性的嗎?
在許多情況下,需求破壞會導致市場結構的永久性變化,有時甚至會導致該商品過時。然而,在其他情況下,需求的減少可能只是暫時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需求破壞期間是否有可行的替代品可供消費者選擇和轉換。
通貨膨脹會導致需求破壞嗎?
高油價可能會刺激需求破壞,尤其是在能源市場,但前提是它能夠促使消費者以某種持久的方式改變其行爲。當通貨膨脹發生時,所有經濟部門的價格往往會普遍上漲。因此,汽油價格上漲也可能帶來汽車價格、食品價格和住房成本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需求破壞的可能性較小,因爲所有替代品的價格都會同時上漲。
當每桶石油價格達到多少時,需求就會遭到破壞?
這是經濟學家和金融分析師經常提出的問題。2021年,摩根士丹利曾預測每桶80美元的油價將導致需求崩潰,但鑑於2022年油價將突破100美元,他們承認自己錯了。隨着新冠疫情消退,人們渴望更多地駕車出行和乘坐飛機,與此同時,汽車價格也創下了歷史新高,這使得人們轉向更高效或電動汽車的意願減弱。因此,鑑於目前的經濟狀況,油價的臨界價格可能遠高於1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