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勞動力市場靈活性?
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是勞動力市場的一個重要方面。它使公司能夠根據市場波動做出調整勞動力的決策,從而幫助提高產量。
企業可以根據員工招聘和解僱、薪酬福利、工作時間和工作條件等因素調整其勞動力市場。然而,由於法律和政策對員工和勞動力市場的保護,企業並非可以隨意推行靈活的勞動力市場。
要點總結
- 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使公司能夠根據市場變化做出有關勞動力的決策,並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
- 靈活的勞動力市場允許公司做出諸如員工招聘和解僱、薪酬福利、工作時間和工作條件等方面的改變。
- 法律法規禁止僱主隨意變更員工職位。
- 影響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其他因素包括工會、技能和培訓、最低工資限制和就業信息。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運作方式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是指企業通過調整勞動力來應對市場變化的速度。靈活的勞動力市場使僱主能夠根據供求關係、經濟週期和其他市場狀況做出調整。
但只有在勞動力市場監管較少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實現靈活的勞動力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僱主可以隨意設定工資、解僱員工和更改員工的工作時間。而且,這些變化可能帶來任何結果。
例如,在經濟不景氣時期,具有高度靈活性的僱主可以通過降低工資、增加員工工時來提高生產力。相反,在經濟形勢良好時,同一僱主可能會決定略微提高員工工資,並減少他們的工時。
工會可以通過與僱主談判更高的工資、福利和更好的工作條件來限制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較低,受到更多規章制度的約束,包括最低工資、解僱限制以及其他與僱傭合同相關的法律。在這些市場中,工會往往擁有相當大的權力。
影響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其他一些因素包括員工技能和培訓、職業流動性、最低工資、兼職和臨時工作,以及僱主向員工提供的與工作相關的信息。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優勢和劣勢
支持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人士認爲,由於勞動力市場限制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後果,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反而會降低失業率並提高國內生產總值(GDP) 。例如,一家公司可能考慮僱用一名全職員工,但又擔心解僱該員工(如果最終需要解僱)會非常困難,而且該員工可能會提出高額的工傷賠償申請,或以所謂不公平待遇爲由提起訴訟。因此,該公司可能會選擇僱用短期合同工。
這樣的制度有利於少數擁有特別穩定職位的全職員工,但會損害那些在制度之外的人——那些不得不在不可靠的短期工作之間輾轉的人。
另一方面,支持嚴格勞動力市場監管的人士則認爲,靈活性將所有權力都交給了僱主,導致勞動力缺乏保障。勞工運動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美國和歐洲,其起因是危險骯髒的工作環境、超長的輪班時間、管理層和所有者的剝削行爲(例如扣押工資、威脅和其他虐待行爲)以及任意解僱。
由於僱主不會因製造危險狀況而受到任何懲罰,而且無法繼續工作的員工也很容易被替代,因此他們幾乎沒有動力去確保工作場所的傷亡事故很少發生。
影響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因素
如前所述,工會、員工技能和培訓、最低工資規定以及與工作相關的信息都會對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產生影響。
工會
這些組織也被稱爲工會,代表着一羣工人的集體利益。員工可以通過工會聯合起來,就更高的工資、更好的工作條件、更優的福利和更短的工作時間進行談判,從而降低市場的靈活性。
員工技能與培訓
當員工技能嫺熟且能隨時獲得培訓機會以提升或拓展自身技能時,他們就能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例如,一位客服代表如果重返校園接受信息技術(IT)領域的培訓,就能在出現職位空缺時,滿足日益增長的IT技術人員需求。
最低工資
州和聯邦法規限制了僱主設定員工基本時薪的最低標準。這些最低標準是根據生活成本和通貨膨脹的變化而定的。一些僱主認爲,更高的最低工資會降低他們的生產力,也會影響他們的利潤。
工作相關信息
人們依賴僱主提供的市場招聘信息。求職者對空缺職位瞭解得越多,員工就越容易應對公司內部和市場中不斷變化的情況,從而使工作更具靈活性。
如何提高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
使勞動力市場更具靈活性的方法包括降低或取消最低工資、削弱工會的權力、爲工人提供教育和技能培訓以提高流動性、使解僱工人更容易、取消勞動保護法以及降低失業率。
勞動類別有哪些?
勞動力通常分爲非技術性勞動、半技術性勞動和技術性勞動。非技術性勞動不需要任何技能或教育,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從事。非技術性勞動往往側重於體力勞動而非腦力勞動。半技術性勞動需要一定的技能和教育,但不如技術性勞動那麼高。技術性勞動則需要接受過高等教育,例如大學學位,其工作需要判斷力、決策能力和複雜的思維能力。
勞動力市場和金融市場有什麼區別?
勞動力市場是僱員和工作崗位互動的地方,而金融市場則涉及儲蓄、借貸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