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有效性

猜想一下,如果你掌握的信息別的投資者同樣掌握,你掌握的證券評估方法別人也同樣瞭解,市場會變得如何?在市場上如果存在一支精明的隊伍,其中有證券分析者、套利者和投機者,他們幾乎耗盡全部精力去獲得當前可用的資料,並且掌握齊備的方法與技巧,藉助高速運轉的計算機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搜尋當前被誤定的價格,並果敢快速地採取行動,那麼市場定價非常有效,誰都獲得不了超額收益。上述理論來自金融學派中的有效市場學派。
問題是投資者交易的目的不相同,掌握的信息不盡相同,知識結構、投資理念完全不同,交易經驗不同,關鍵的是控制自身情緒能力更不同,證券市場從來沒有處在完全有效的狀態。 價值投資就從市場錯誤定價中獲利。巴菲特曾說過:“就我個人過去在葛拉罕紐曼公司、巴菲特合夥企業與伯克希爾公司連續63年的套利經驗,說明了效率市場理論有多麼的愚蠢。理論支持者從來就不會去注意理論與現實如此的不相符,確實現在他們講話已不如過去那麼大聲,但據我所知卻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承認錯誤,不管他們已經誤導了多少個學生,市場效率理論還是繼續在各個企管名校間列爲投資課程的重要教材之,很顯然的,死不悔改、甚至曲解其意,不是隻有神學家才做得出來。”巴菲特還說過:“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討。”
不過,我們仍需敬畏市場,市場並不總是有效,但往往非常有效,特別是市場在消息反應的速度上非常有效,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消息,市場早已反應。市場問題最多之處在於股價會出現過度反應消息的情況,存在漲過頭與跌過頭,歸根到底,人類會因爲自身情緒等因素把近期或者現在發生的情況當成會永久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