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市場力量?
市場力量是指一家公司通過操縱供給、需求或兩者兼而有之,來操縱市場上商品價格的相對能力。
擁有強大市場支配力的公司能夠操縱市場價格,從而控制利潤率,並有可能增加新進入者的市場門檻。擁有市場支配力的公司通常被稱爲“價格制定者”,因爲它們可以在不放棄市場份額的情況下制定或調整商品的市場價格。
市場力量也稱爲定價權。
在衆多生產者相互競爭銷售類似產品(例如小麥或石油)的市場中,生產者的市場力量非常有限。
要點總結
- 市場力量是指一家公司通過操縱供給、需求或兩者兼而有之,來操縱市場上商品價格的相對能力。
- 在完全競爭或接近完全競爭的市場中,生產者幾乎沒有定價權,因此只能接受價格。
- 在壟斷或寡頭壟斷市場中,生產者擁有更大的市場力量。
瞭解市場力量
市場力量可以理解爲一家公司對特定產品或整個行業市場價格的影響力程度。蘋果公司在智能手機市場就是一個市場力量的例子。雖然蘋果無法完全控制市場,但其iPhone產品擁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和客戶忠誠度,因此它有能力影響智能手機市場的整體定價。
理想的市場狀況被稱爲完全競爭市場,在這種市場中,衆多公司生產相互競爭的產品,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擁有顯著的市場支配力。在完全競爭或近乎完全競爭的市場中,生產者幾乎沒有定價權,因此只能被動接受價格。
當然,這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理想狀態,在實際操作中很少能實現。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反壟斷法或類似法律,旨在限制任何一家公司的市場支配力。市場支配力通常是政府批准併購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如果人們認爲合併後的公司會構成壟斷或擁有過大的市場支配力,那麼該併購案就不太可能獲得批准。
資源或原材料的稀缺性對定價權的影響可能非常顯著,甚至超過競爭對手的存在。例如,各種威脅(例如危及石油供應的災害)會導致石油公司提高價格,即便市場上存在競爭對手。石油供應有限,加上各行各業對石油的廣泛依賴,意味着石油公司對這種商品擁有巨大的定價權。
市場力量的一個例子
例如,蘋果公司最初推出 iPhone 時,該公司擁有巨大的市場力量,因爲它通過該產品的推出,基本上定義了智能手機和應用程序市場——在很短的時間內,它佔據了壟斷地位。
當時,iPhone 的售價很高,而且由於缺乏競爭對手,價格可能一直居高不下。因此,iPhone 的價格最初是由蘋果公司而非市場決定的。即使第一批競爭對手的智能手機出現後,iPhone 在價格和預期質量方面仍然代表着高端市場。隨着其他廠商在服務、質量和應用程序的可用性方面迎頭趕上,蘋果的市場支配力逐漸減弱。
隨着更多競爭對手的湧入,iPhone並沒有從市場上消失。蘋果開始推出多種不同配置的新款iPhone,包括面向預算有限的消費者的低價機型。
買方壟斷,即一個買家擁有全部市場力量的市場,是瓊·羅賓遜在 1933 年出版的《不完全競爭的經濟學》一書中提出的理論。
市場權力結構
就市場力量而言,無論是對整體經濟還是對特定商品的市場,都存在三種基本的市場條件。
首先是前文提到的完全競爭的理想狀態。在完全競爭市場中,除了衆多公司生產相同或類似的產品外,新公司進入市場的壁壘也極低甚至沒有。農業市場常被視爲相對完全競爭市場的例子,因爲任何一家農產品生產者幾乎不可能獲得巨大的市場支配力。
完全競爭的反面是壟斷,在壟斷市場中,一家公司完全控制了某種產品或服務的市場,或者至少控制了部分市場,並能夠隨意調整價格。公用事業公司通常被允許擁有有限壟斷權,但其提價能力通常受到政府的監管。
寡頭壟斷是指由少數幾家公司主導的市場,新進入者很難進入。寡頭壟斷市場中的公司通常擁有聯合的市場支配力,而非單個公司的市場支配力。例如,手機服務市場就是一個寡頭壟斷市場,它由相對較少的公司控制,新進入者很難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