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是關鍵
基本資產負債表分析是投資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購買特定股票之前,第一步是仔細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以確定公司的財務狀況。例如,不斷增長的債務負擔加上穩定甚至下降的現金狀況,可能預示着公司過度槓桿化。同樣,如果一家公司淨收入增長強勁,但現金餘額卻持續未能增長,則可能是盈利操縱的危險信號。
爲了正確審查資產負債表,發現其中的優勢、劣勢或潛在欺詐行爲,必須將財務文件作爲一個整體進行研究。會計政策調整、運營調整以及歷史資產負債表比較,都爲評估公司財務實力提供了重要的量化指標。雖然比率和收入預測等數值數據無疑對投資決策至關重要,但定性分析也提供了另一種有用的工具。
基本面分析:定性因素
從目標公司的公開信息中可以輕鬆獲取各種定性因素。一個遵循誠信原則和透明披露的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將降低欺詐行爲的風險。此外,一個有效的制衡體系,即由獨立第三方評估公司財務報表的完整性並監督管理層的行爲,與長期股票的正收益相關。
其他定性考慮因素可能包括公司對社會、技術、經濟和政治變革的適應能力。一旦失去這種支撐體系,擁有強大政治關係的公司往往會遭受重創。同樣,如果一家公司完全依賴於當前的社會現象(例如一時的熱潮)或單一技術,這些變量的變化可能會重創該公司。這類分析通常比基於基本面的分析更困難,因爲它需要構建一些難以回答的假設。
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是一種適用於投資分析的定性工具。該框架有助於分析企業在其行業中的競爭地位。波特五力模型考察行業特定條件,並幫助投資者判斷企業適應目標市場變化的能力。
邁克爾·波特的分析可以替代阿爾伯特·漢弗萊更常見的SWOT (優勢、劣勢、機會、威脅)模型。
波特的五力模型是:
- 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
- 市場競爭對手競爭加劇的威脅
- 新進入者的市場威脅
-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 顧客的議價能力
要利用這些因素,投資者需要對整個行業/市場、企業商業模式有深入的瞭解,並瞭解企業如何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基本上,投資者必須分析公司如何應對潛在的威脅。例如,一家公司在四種競爭阻力方面排名靠前,但在第五種阻力方面卻表現糟糕,這種情況很常見。因此,如何判斷這種情況會如何影響一項投資的吸引力,最終取決於投資者。
1.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
當消費者可以輕鬆轉向替代產品(不一定是替代品牌)時,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就會出現。例如,在一個人口急劇增長的社會中,人們可能會開始將主要交通方式從機動車替換爲自行車或公共交通。這種行爲模式的改變會阻礙汽車行業的表現。
然而,要確定這種威脅是否現實,必須考慮多種因素,例如轉換成本和替代產品的實用性。在前面的例子中,如果大多數人日常通勤距離通常較短,那麼自行車可能會對汽車製造商構成真正的威脅。另一方面,如果人們平均每天必須出行的距離很長,那麼人們可能不太願意改乘公交車或自行車。
2. 競爭對手加劇的威脅
市場飽和通常會阻礙單一參與者獲得壓倒性的銷售優勢並實現收入激增。這種內部威脅幾乎存在於所有未被壟斷的行業。在分析競爭帶來的威脅時,必須考慮多種因素,例如品牌資產、市場地位、廣告專業知識和技術創新。在許多情況下,如果行業中最大的參與者缺乏確保穩定持續競爭優勢的特質,它可能會變得過時。
衡量市場競爭力的兩個常用指標是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和集中度。赫芬達爾-赫希曼指數衡量的是市場集中度和競爭水平,而集中度則衡量的是該行業最大公司所佔總市場份額的百分比。
3. 新進入者的威脅
進入壁壘是波特框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進入壁壘可能以專利、鉅額資本要求、政府法規、合適的分銷網絡以及技術專長等形式存在。本質上,新進入者如果想與現有企業競爭,就必須克服多重壁壘。如果行業需要大量的初始資本支出,規模較小的企業將無法進入市場。
通常情況下,一家公司會率先在市場上推出一項創新技術或服務,而這項技術或服務會自動創造或徹底改變特定市場的商業運作方式。除非存在嚴格的進入壁壘,否則競爭對手很容易進入市場並複製這家蓬勃發展的公司的商業模式,從而削弱原有公司的回報。當缺乏進入壁壘時,那些已經進入該行業的公司將面臨利潤率下降,隨後股價也會下跌,因爲競爭迫使利潤水平趨於正常。
4.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供應商議價能力不均衡的威脅,對於完全依賴單一供應商提供原料的小型企業來說,通常是一個問題。例如,如果一家主打特色菜餚的餐廳只能從一家供應商採購食材,那麼該供應商很容易提高價格。這要麼會降低餐廳的利潤,要麼餐廳不得不將食材的額外成本轉嫁給食客。決定定價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供求規律。
沃爾瑪和塔吉特等大型零售商通常不會受供應商的擺佈,因爲他們擁有廣泛的分銷網絡。然而,規模較小的利基企業可能面臨供應商漲價的現實威脅。獲取此類信息——企業的供應商是誰以及買賣雙方之間現有的關係如何——通常需要進行廣泛的研究。
5. 顧客的議價能力
當沃爾瑪和塔吉特被視爲交易的客戶時,它們會施加相當大的購買力。許多企業依賴大型零售連鎖店持續向它們採購——因此,買家可以協商出優惠的價格合同,並最大限度地降低供應商的收入潛力。這種威脅與供應商議價能力的擔憂正好相反。
基本投資組合理論認爲,投資者應分散持有,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單一證券的風險敞口。與此類似,安全的公司不應完全依賴單一客戶。例如,即使某個客戶不續約,也不應該導致供應商破產。擁有多元化的客戶羣是緩解這一威脅的關鍵。
結論
波特的分析框架定義了衡量公司穩定性的重要標準。高威脅水平通常預示着未來利潤可能下降,反之亦然。例如,如果缺乏進入壁壘,一個處於增長中的熱門公司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同樣,如果一家公司銷售的產品存在衆多替代品,那麼它就無法利用定價權來提高利潤率,甚至可能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邁克爾·波特在其五力框架中引入的定性指標,使投資者能夠得出關於公司業績的結論,這些結論雖然不會立即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上,但會對公司未來業績產生重大影響。雖然市盈率和負債權益比等量化因素通常是投資者關注的首要因素,但定性標準在發現能夠提供長期價值的股票方面也發揮着同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