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向投資策略:背離大衆,跑底大市》中,我分析了研究者給出的數據;很明顯。分拆公告發出之後的2~4個月裏迅速出現了暴漲。實際上,在分拆公告發出之後的4個月中的平均回報是股票在過去26個月的回報的2倍。
這給研究者出了一個難題。該表顯示的是,假定大部分分拆公告發佈於分拆執行之前的2~4個月,此外股價又在公告之後提供了超水平的回報。分拆的正向校正,不會在分拆公告發出之時迅速出現,而是在公告發出之後幾個月裏。
如果情況確是如此,那麼專家們的論點就是無效的。最具邏輯性的結論應該是:股票在分拆公告發布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會持續上升,這個結論與專家們文章中的結論恰好相反。
文中,專家們還幾次解釋說公告的時間沒有計算在他們的數據中。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幸運的。如果能將分拆安排在正確的時點,就像上面的分析所顯示的,結論可能會非常不同,就變成了幫助證明市場對新信息的反應是低效的,而不是有效率的證據,這肯定會有助於我們質疑整個市場的有效性。
30年之後的1996年.大衛·伊肯貝利(David1kenberry)、格雷姆,蘭金(Graeme Rankine)和厄爾·斯蒂斯(Earl Slice)重複了這項實驗,他們檢驗了1975~1990年紐交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的1275家所做的1拆2的股票分拆情況。他們發現在分拆發佈後的超額回報是3.4%,而一年之內的超額回報是7.9%,分拆之後的3年時間中的回報高於平均值。
何芒·德賽(HemangDesai)和普萊姆·雅因(Prem Jain)(1997年)發現股票分拆之後的12個月中回報率高於7%~12%。這些結果完全與價祖弓寫於1969年的文章相違背,這再次給出證據證明市場對新信息的反應是無效的,而不是有效的。上述發現與我們分析的結果一致。
法瑪教授在他於1998年關於有效市場假說的研究調查中,忽視了FFJR在l969年的發現被嚴重反駁的事實——其方法論上的一個明顯的漏洞也被確認了。相反,他看上去是在質疑其他專家的發現,指出不同研究之間的調查區間是不同的,以及其他一些方法。他做這些事悄,很明顯是在試圖掩蓋FFJR文章的關鍵點,即判斷市場在股票分拆的公告發表出來之後是否立刻做出反應。這樣做很失策。時間點不同這個藉口與本項工作完全沒有關係。這是不着痕跡的操縱手法,因爲原始研究的主旨是找出股票分拆是否會瞬時地影響股價,他轉移了1969年的研究的原因,避開了後來的研究看上去並不支持FFJR研究的事實。一些人可能會對研究這種想法有興趣,這看上去是該領域中非常典型的做法。
沒有FFJR以及其他類似有嚴重問題的文章,有效市場假說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投資者對信息的處理迅速而正確)會徹底垮掉。
正如前面所寫,FFJR的研究卻被很多人認爲是最強大且最著名的支持有效市場假說的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