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華爾街的金融家和金融學者在很多事情上意見不合,但他們都認同公司的收益是股價的重要標杆。當代金融分析的核心是通過精確的收益預測來預測股票波動的。因此,大經紀公司仍然有千萬美元的研究預算,僱用頂級分析師以給出精確的預測。大型的銀行信託部門、證券基金、對沖基金和資本管理人需要”最好”的預測,因爲他們收取了數億美元的佣金。
幾十年前,《機構投資者》給出了程序化的方法來判斷一個分析師是否”最好”。每年該雜誌在調查上百家金融機構之後,從各個重要的領域,如生物技術、計算機、電子通信、製藥和化學等行業中選擇”頂級”的分析師組成一個”全明星”團隊。他們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梯隊。雜誌每年都會在封面刊出團隊的合照,通常每個成員都會穿上足球運動服,球衣上寫有各自所屬的經紀公司的名字。團隊的竟爭異常激烈,我們在稍後會看到。
如果一個紀公司有一些全明星分析師,公司的收益就會隨之增加。幾年前,一家大經紀公司的合夥人和研究主管決定開除其中的一名分析師。正當辦公室的行政人員要向分析師傳達這個消息時,研究主管跑到走廊攔住他,氣喘吁吁地說:”等等......我們要留下他......他剛剛被選入第二梯隊了。”
薪酬的範圍,就像你猜測的那樣,是屬於最高層的。有經驗的分析師年薪能夠達到70萬、80萬美元,更優秀的分析師拿的更多。因此就有了一個百萬年薪俱樂部,其中包括很多華爾街傑出人士。單從收人來講,他們可以與流行的藝人和專業的運動員相媲美。
有些分析師的收人達到8位數,比《財富》雜誌評選的世界500強中很多企業的CEO年收入還要高。曾經是電子通信領域最炙手可熱的分析師傑克.格魯曼 (JackGnlbman),在世紀%年代中期從普惠公司跳槽到所羅門兄弟公司。他當時與所羅門籤的兩年期合約的薪酬是每年250萬美元。這份薪酬如此之高,以至於他的同事們開玩笑說所有認購公司產品的客戶都付了一份”格魯曼工資”。毋庸置疑,華爾街對頂級分析師的英雄崇拜情結,就像年輕人對搖滾明星和電影英雄一樣。
2002年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政府介人了主要分析師對市場造成的干擾的調查,這使得人們的分析師英雄情結稍淡了一些。2003年4月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紐約州政府監管機構申報的數千份文件顯示,華爾街傳統的規則被破壞了,那些原本以爲可以防止銀行家影響證券分析師工作的防火牆土崩瓦解了。儘管調查主要圍繞所羅門美邦的傑克.格魯曼和美林集團的亨利.布洛杰特(Henry Blodget)這兩位華爾街薪酬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分析師展開的,但它很快蔓延到其他的分析師。電子郵件和其他文件顯示,很多分析師被迫給一些處於劣勢的公司較好的評級,其中很多公司是那種幾乎沒有商業計劃、沒有收益也沒有可靠的平臺的不穩定的互聯網公司。因爲在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期,承銷IPO的利潤非常豐厚,服務好大客戶而不是散戶的壓力變得空前巨大。在這場瘋狂的爭奪戰中,承銷IPO爲投資銀行帶來數十億計的收人,分析師則變成了兩面派。在公開場合他們讚美業績這些不穩定的公司,將它們評級爲強烈推薦甚至是立刻買入。但在發給投資銀行客戶的郵件中,他們用”笨豬”“垃圾”“廢物”或更糟糕的詞來形容這些公司。這裏出現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對待。散戶們被分析師忽悠着買人那些低質量的首發股,所付的價格通常比原始發行價高得多,然而機構投資者卻被告知要遠離這些股票。布洛杰特曾經給一家互聯網公司GoTo”建議買人”的評級。當一個機構大亨問他爲什麼會對這家公司感興趣時,布洛杰特輕率地回覆說,他除了能讓美林從中獲得很多投資業務的收益之外,對那家公司的股票”一點興趣都沒有”。當然這種遊戲對其他分析師來說,也不算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