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稳定币在实际应用方面,尤其是在跨境支付领域,将比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得更快。赵长鹏强调了稳定币的实用性和速度,而香港则正在加速建立专门的监管框架,目前正在进行磋商。
关键数据:全球平均汇款成本约为 6%(世界银行,《全球汇款价格》);超过 130 个司法管辖区参与了CBDC项目(《大西洋理事会 CBDC 追踪器》);主要稳定币的市值超过 1500 亿美元(《CoinMarketCap》,《稳定币》版块)。更新:数据和来源已核实,截至 2025 年 8 月。
根据我们研究团队收集的数据,分析了截至2025年8月的公开数据集和市场报告,稳定币的链上流动在各个跨境通道(尤其是亚欧和拉丁美洲)呈现显著增长。该网站的分析师指出,与交易所和钱包的原生集成以及对低延迟解决方案的需求是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
- 汇款:全球汇款 200 美元的平均成本接近 6%(世界银行,全球汇款价格)。
- 正在开发中的 CBDC :超过 130 个国家/地区有活跃项目,其中数十个处于试点阶段(大西洋理事会 CBDC 追踪器)。
- 稳定币:主要稳定币的总市值超过 1500 亿美元(CoinMarketCap,稳定币部分)。
稳定币支持快速交易、低费用以及与交易所、钱包和网络服务的广泛互操作性。在此背景下,终端用户驱动的有机采用应运而生,而不必受制于等待复杂的公共基础设施。国际监管准则和考量强调,需要制定通用标准来降低系统性和市场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全球稳定币指南)。
- 速度:在许多网络上实现近乎即时的传输。
- 成本:网络费用通常低于 1%,具体取决于网络。
- 集成:应用程序、交易所和支付网关的原生支持。
- 稳定性:与无抵押的加密货币相比,与法定货币挂钩可以减轻波动性。
在日本举行的WeX2025峰会上,赵长鹏指出,稳定币在采用率和实用性方面正在超越CBDC ,并指出许多公共举措存在实施延迟,且效益并不总是显而易见。需要注意的是,稳定币的增长仍然是由用户驱动的,而非上层强加的。
在跨境支付领域,与传统渠道相比,稳定币可以压缩时间和成本。全球汇款平均成本仍接近 6%(世界银行,《全球汇款价格》),而配置良好的链上交易可以显著降低成本,尤其是在针对吞吐量进行优化的网络上。一个有趣的方面是,某些基础设施的费用具有可预测性。
在国际贸易中,稳定币的持续流动性可以减轻日内汇率风险,并加速不同司法管辖区交易对手之间的结算。
出于安全性、合规性以及与现有系统的互操作性考虑,各国央行谨慎行事。根据大西洋理事会CBDC追踪系统的数据,超过130个司法管辖区正在开展CBDC项目,其中一些司法管辖区已启动试点,包括像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跨境支付项目mBridge这样的多币种测试。换句话说,项目众多,但时间表仍然参差不齐。
隐私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欧洲央行已概述了未来数字欧元的“隐私设计”原则,并有望实现线下支付和强化保护。
CBDC的可信度取决于明确的法律保障、数据访问限制以及信息使用的透明度。需要注意的是,公众的接受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问题。
监管框架可以重新调整市场平衡。香港已开启了通过金管局和金融科技局联合发布的公开文件,为稳定币发行人制定具体规则的途径。根据金管局和金融科技局的声明,该监管方案正在讨论中,并提出了一种将创新与保护相结合的积极方法。
预期目标:为运营商提供监管确定性、降低市场/合规风险以及激励机构采用合规稳定币。
趋势表明,用户更倾向于灵活且低摩擦的解决方案。稳定币充当着创新与直接用例之间的桥梁; CBDC仍然是货币政策和金融包容性的核心,但需要在用户体验方面提供可感知的优势。即便如此,共存仍然是可能的。
一个具体的风险是,如果CBDC不能解决隐私问题,并且不能加快实施,与更具适应性的隐私解决方案相比,它们最终可能会被边缘化。相反,清晰的稳定币监管框架可以加强质量标准和控制,从而减少转向监管较少环境的动机。
- 监管融合:受监管的稳定币和CBDC基础设施之间具有更强的互操作性,尤其是在 B2B 和批发环境中。
- 稳定币的运营优势:零售跨境支付和全球市场的增长,受到卓越用户体验的青睐。
- CBDC 重新启动:推进试点的具体用例,例如可编程支付、线下和小额支付,以及合法编纂的隐私保障。
如今,稳定币展现出明显的运营优势,正如赵长鹏在WeX2025峰会(待验证)上所承认的那样。如果CBDC能够将原则转化为惠及公民和企业的切实利益,就能缩小这一差距。香港正在讨论的监管措施,表明了一种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促进创新的方法。与此同时,市场也对即时可用的功能给予奖励。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全球动态,我们还强调了对金融市场和稳定币的影响的分析,同时关注数字支付领域的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