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它认为,当市场进入壁垒较低时,竞争对手较少的公司会采取竞争性行为。该理论假设,即使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当缺乏壁垒(例如政府监管和高昂的进入成本)时,现有企业也会采取竞争性行为,竭尽所能防止新进入者有一天将其赶出市场。
摘要
- 可竞争市场理论指出,当企业所处的市场进入壁垒较低时,竞争对手较少的企业就会采取竞争的方式。
- 新进入者不断涌现并抢占市场份额的风险导致现有企业更加注重销售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
- 他们意识到,如果他们的利润太高,进入者很容易就会来削弱他们的业务。
可竞争市场理论如何运作
经济学中,“可竞争”指的是一家公司可能受到试图进入该行业或市场的竞争对手的挑战或竞争。换句话说,可竞争市场是指公司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且沉没成本较低的市场。
根据可竞争市场理论,当技术获取渠道平等,且进入壁垒较弱、较低或不存在时,新的竞争者将不断进入市场,挑战现有的成熟公司。
持续的竞争风险给已经在该领域运营的公司带来压力,使其保持警惕,并影响其经营方式。这样的环境通常能够保持低价,防止垄断的形成。
可竞争市场的特征包括:
- 没有进入壁垒或退出壁垒
- 没有沉没成本: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 现有公司和新进入者都可以使用相同水平的技术
可竞争市场理论方法
在可竞争的市场中,进入者可能会采取“打了就跑”的策略。如果进入门槛低或没有门槛,新进入者可以“打”进市场,赚取利润,然后“跑路”,无需承担任何退出成本。
这些风险影响着行业高管团队的思维,迫使他们调整商业策略,倾向于销售额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根据该理论,在一个真正可竞争的市场中,无限的利润将被压低至正常利润。
因此,如果进入壁垒较低,即使是垄断企业也可能被迫进行竞争。垄断企业可能会认为,如果他们的利润过高,竞争对手很容易进入市场,争夺他们的业务,并削弱他们的利润。
可竞争市场的关键原则是,对现有公司存在可信的威胁,而对新进入者几乎没有阻碍。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历史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由 经济学家威廉·J·鲍莫尔于1982年在其著作《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中指出。鲍莫尔认为,由于新进入者的持续威胁,可竞争市场总能达到竞争均衡。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局限性
一个完全可竞争的市场的条件很难获得。对于一个新创公司来说,进入另一家公司的地盘并立即发现自己处于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这很少是件容易的事。
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很少是最低的,而规模经济等因素几乎总是会奖励那些存在时间较长的公司。
特别注意事项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某些方面深刻影响着政府监管机构的观点和方法。这是因为,向潜在的新进入者开放市场或许足以提高效率,并抑制反竞争行为。
例如,监管机构可能会迫使现有公司向潜在进入者开放其基础设施或共享技术。这种增强竞争性的做法在通信行业很常见,因为现有企业可能对网络和基础设施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或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