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業績增長的雙引擎——外延式擴張+內生性增長
安琪酵母(600298)增長根源分析:
持續增長的動力——公司擴張戰略
一直以來,安琪酵母走的是一條規模擴張、收入增長的路徑,自己投建新廠、滾動發展爲主,收購整合爲輔,佈局全國東西南北中,整合全國各地生產資源。
公司2001年酵母產量1.08萬噸,經過產能不斷擴張,2008年公司酵母產量達5.3 萬噸,加上酵母衍生品的產量合計達到6萬噸,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5.5%。20092年,隨着伊犁、崇左的擴建工程完工,產能將進人集中釋放期,總產能將達到9.16萬;126噸。 公司的中期擴張規劃是,用2~3年的時間,將產能擴大到13萬~14萬噸,其中還包括到海外去建立新的酵母工廠。
能夠實現持續擴張的原因
(1)2000年以後國內酵母市場以每年15%~20%的速度快速發展。
(2)公司能以低成本和快速度在異地建廠擴能,而且公司具有一套完整的培訓體系。公司這種複製生產模式的能力是其得以持續成長的核心竟爭優勢。
(3)注重爲客戶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後續服務支持,加強與終端用戶的互動。
(4)有一流的銷售隊伍,穩定的銷售渠道。2006年起,公司開始對經銷商實行專營制度,進一步提高營銷質量和效率,具有排他性,有效實現了對國內流通渠道的近乎壟斷性的佔有,降低了市場波動風險,也保證了業務的不斷增長。
(5)環保成本的壓力和消費升級使中小規模的酵母企業逐漸喪失生存基礎。環保成本具有比較明顯的規模優勢,規模越小單位產品環保成本越高;中低檔次的酵母市場秩序混亂,而酵母本來總價不高,隨着消費升級,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
(6)缺乏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日前,國內酵母行業能與公司構成競爭的只有英聯馬利集團和樂斯福這兩家合資公司,其中英聯馬利集團在國內有5家分公司,產能爲2.4萬噸左右,估計年實際銷量不到2萬噸。樂斯福在2001年全資收購了安徽擊明 光酵母廠,目前具有產能3000噸,年銷量達到8000噸左右(部分從國外進口)。
三家公司相比較之下,樂斯福的生產規模還是相對較小,雖然英聯馬利系列公司生產規模合起來不小,但對中國境內各子公司的整合能力差,各子公司各自爲政,規模優勢並不明顯,甚至還產生內部競爭。因此,安琪酵母在國內酵母行業中還是佔有不可取代的龍頭地位。
(7)進入門檻越來越高。酵母製造技術壁壘很高,酵母生產製造過程中包括菌種培育繁殖等過程技術複雜,目前全球酵母生產企業中自身擁有菌種的企業屈指可數,在國內僅有安琪酵母具備獨立育種的能力。此外,酵母生產工藝中的清潔工藝、發酵過程的流加量曲線和溫度曲線的控制等非專利技術以及對熟練技術工人的要求等均對新進人者構成了技術壁壘。新進人者短期內(3~5年)對酵母的生產製造過程難以掌握,加之安琪酵母自2006年以來對國內流通渠道近平壟斷性的控制,使新進者市場難以打開,近年來國內外衆多企業嘗試進人酵母製造行業,均以失敗告終。
從2001年初到2008年底,安琪酵母銷售收入從2000年報的1. 84億元增長到2008年報的13.11億元,銷售收人年複合增長率爲27. 82%;淨利潤從2000年的4 154萬元增長到2008年報的1. 4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6. 71%。
實際上,從2006年度開始,代表管理層利益的少數股東權益開始飆升,如果扣除這部分,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2000年的4154萬元增加到2008年底的1.045億元,8年間年複合增長率僅爲12. 22%。
2001年初~2008年底8年時間,安琪酵母股價僅上漲16. 23%,同期上證指數下跌12. 19%。在各種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利益安排到位後,公司內生性增長髮力,2009年公司淨利潤得以翻番,公司股價全年上漲了18L. 25% ,而同期上徵指數上漲了79.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