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化2025:對現實世界資產(RWA)的攻擊已經開始

  |  

根據RWA.xyz的數據,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穩定幣的市值接近2800 億美元,而代幣化國債的資產管理規模也達到“數十億美元”。在此背景下,鏈上實體資產的推進正推動其走出試點階段,邁向真正的運營規模

在過去的24個月裏,我們的團隊跟蹤了20多個機構代幣化項目,並參與了與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基礎設施提供商的實施討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麥肯錫發佈的分析報告,機構投資者的興趣迅速增長: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在2024年第一季度超過10億美元,標誌着其從概念驗證階段向商業化產品的轉變。這些實際觀察證實,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代幣化的採用速度將加快,但仍將集中在特定的流動性池中。

簡述——2025年關鍵數字

  • 流通中的穩定幣:約2800 億美元
  • 代幣化國債:資產管理規模達數十億美元
  •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2023-2025年期間,國債收益率在某些時候超過4%
  • 美國銀行存款:超過18 萬億美元FRED )。
  • 全球貨幣市場基金市場規模:約8 萬億美元投資公司協會估計)。
  • 未償還美國國債:約20 萬億美元SIFMA )。

資產代幣化:它是什麼以及它如何演變

代幣化是指將證券、債務或現金以原生代幣的形式呈現在區塊鏈上;它實現了幾乎即時的轉賬、與智能合約的集成,以及一種新型的可編程抵押形式。即便如此,當資產進入可互操作的系統時,其影響最爲明顯。

三波浪潮

  • 2009 年:比特幣展現出數字稀缺性。
  • 2015年:以太坊引入智能合約,爲DeFi鋪平道路。
  • 自2020年起:穩定幣和代幣化實體資產進入機構使用。

這不僅僅是“數字化”,而是一種架構的變革:資產變得可組合、可在鏈上驗證、可實時轉移,合規規則直接嵌入到合約中。事實上,可編程性將操作功能轉移到代碼層面。

三種力量交織在一起。首先,高利率環境使得低風險產品(例如短期國債)變得具有吸引力。其次,穩定幣搭建了一座低摩擦的美元橋樑,年結算量達數萬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對簡單且可實時調整的工具的需求有所增加。

第三,基礎設施已經適應:由 Layer-2 解決方案驅動的以太坊,以及像Solana這樣的高吞吐量區塊鏈降低了延遲成本,實現了幾乎即時的結算。然而,網絡的選擇仍然需要在性能和可組合性之間進行權衡。

網絡基礎設施和標記化堆棧

直到 2017 年,對於大型機構來說,公共渠道仍然緩慢且成本高昂。如今,得益於低成本的Layer-2、受監管的託管解決方案以及鏈上身份(白名單),入職流程已大大簡化。值得注意的是,流程的標準化也減少了操作錯誤。

  • 網絡:以太坊和相關的第 2 層用於可組合性;Solana 用於高吞吐量。
  • 託管:與合格託管人整合。
  • 合規性:KYC/AML 流程和鏈上轉移限制
  • 預言和證明:資產淨值和價格更新的可驗證數據。

代幣化在實踐中如何運作

發行人創建代表基礎資產(證券、基金份額、現金)的代幣。智能合約負責管理代幣的鑄造/銷燬操作、轉移和經濟權利;必要時,資產的保管可以保留在鏈下。通過這種方式,區塊鏈的可編程性與傳統的安全措施相結合。

  • 發行:通過 KYC 控制鑄造代幣
  • 記錄:鏈上轉移和自動對賬
  • 操作:通過智能合約分配利息/股息。
  • 贖回:銷燬代幣,然後以法定貨幣結算

對市場和流動性的影響

直接的好處是減少時間中介機構。許多操作從傳統的 T+2 轉變爲T+0/原子化,從而降低了交易對手成本和運營風險。即便如此,傳統流程不會立即消失:它們會一直共存,直到採用成熟爲止。

代幣化資產的流動性仍然有限,但正在增長。鏈上國債規模雖然“數十億美元”,但與規模約20 萬億美元的複雜美國國債市場相比仍相去甚遠。然而,與 DeFi 的整合正在逐步擴大其使用範圍。

2025 年代幣化國債:數據與趨勢

  • 高利率和鏈上現金管理需求推動了需求。
  • 在許可的 DeFi 協議中用作抵押品。
  • 穩定幣整合以實現即時結算。
  • 侷限性:存在二級場所和流動性分散。

案例研究:從試點到公共產品

多年來,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一直在嘗試私募發行,參與者包括 ConsenSys、Tokeny 和 Securitize,機構包括摩根大通桑坦德銀行瑞銀。隨着全球品牌背書的公募產品的出現,私募發行迎來了轉折點,這些產品的採用路徑更加鞏固。

  • 富蘭克林鄧普頓:其 OnChain 美國政府貨幣基金具有“鏈上”份額類別,資產管理規模已達數億美元,在公共區塊鏈上運營。
  • 貝萊德:其美元機構數字流動性基金“ BUIDL ”於2024年在以太坊上推出,在隨後的幾個月裏融資額迅速增長。
  • 富達:已與代幣化提供商富達數字資產合作,推出了 2024 年至 2025 年期間具有鏈上份額類別的短期基金計劃。

與此同時,摩根大通的Onyx (TCN 網絡)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Guardian 項目等項目正在“工業化”發行和機構級代幣化結算流程。

機構的代幣化實物資產

基金份額、國庫券和流動性工具正在向鏈上遷移,並伴隨訪問控制和轉移上限。標普穆迪等機構會分析運營和託管風險,並將這些產品納入投資級標準,標普全球評級和穆迪就強調了這一點。事實上,評估標準正在根據鏈上組件進行調整。

監管:進展與未決問題

2025年,監管格局將持續演變。在歐洲,針對代幣發行人的MiCA法規以及適用於金融工具的DLT試點制度已在推出,ESMA關於MiCA的規定以及DLT試點制度均已明確。在此背景下,運營商正在調整政策和管控措施。

在美國,監管環境仍然碎片化:關於穩定幣規則以及證券/商品定義的討論仍在進行中,而實踐則通過備案和不採取行動的解釋不斷推進。與此同時,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報道,該機構正在推廣統一賬本的理念,以此作爲更具互操作性的市場的基礎。然而,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的融合仍需時間。

下一步還缺少什麼

  • 二級市場監管平臺增多,流動性集中度提高。
  • 端到端會計集成和標準化報告
  • 確保跨鏈互操作性,避免脆弱的橋樑。
  • 託管、會計和稅收更加清晰。

結論:從概念驗證到生產

代幣化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裝飾,而是一種真正的架構轉變,它能夠減少摩擦、提高透明度,並將傳統資產整合到一個通用且可編程的賬本中。憑藉優惠的利率、成熟的基礎設施以及機構參與者的加入,其發展軌跡無疑將朝着普及的方向發展。然而,其規模將取決於實施的質量。

風險很高:這關係到將部分公共債務市場、流動性基金和存款轉移到可編程軌道上。技術已經成熟;步伐將由監管、用戶體驗質量和共享標準決定。然而,最終決定該模式成熟度的將是日常運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孫宇晨搭乘藍色起源飛船:創紀錄的太空之旅

孫宇晨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太空夢想,與其他五位先驅者一起參加了藍色起源的 NS-34 商業任務後返回地球。陪同孫宇晨進入太空的乘客有哪些人?此次藍色起源任務的選拔成員並非由專業宇航員組成,而是企業家、風險投資家和慈善家。

Galaxy Digital 即將在納斯達克上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准

由前高盛銀行家邁克·諾沃格拉茨(Mike Novogratz)創立並領導的美國金融服務和數字資產公司 Galaxy Digital,在納斯達克上市進程中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在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批准後,該公司現已準備好進入美國金融市場,這標誌着加密貨幣和數字投資領域的重要變革。

預計 3 月 5 日在測試網上發佈新的以太坊更新

幾天前,以太坊的 Pectra 更新在 Holesky 測試網上失敗後,人們的期待現在轉移到 3 月 5 日。事實上,那是 Pectra 第二次測試應該進行的日期,這次是在 Sepolia 測試網上。以太坊測試網是並行網絡,但與主網分開,是爲了安全地進行測試而創建的。

卡爾達諾基金會關於治理的澄清

卡爾達諾基金會正面臨鞏固其生態系統治理的關鍵階段。最近,該組織重申了對分散和透明管理的承諾,強調積極的社區參與對於平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治理是區塊鏈領域最複雜的挑戰之一。卡爾達諾基金會強調需要採取民主方式,讓所有利益相關者(開發者、投資者和用戶)都參與制定戰略決策。

加密貨幣 Chainlink (LINK) 和 Shiba Inu (SHIB) 的分析

在不斷發展的加密貨幣領域,Chainlink(LINK)和Shiba Inu(SHIB)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但同樣重要的方法。一方面,Chainlink 作爲先進的技術解決方案脫穎而出,旨在通過使用去中心化的預言機來彌合區塊鏈與現實世界數據之間的差距。

唐納德·特朗普向那些拋棄美元的人宣戰

特朗普威脅對放棄美元的國家徵收100%關稅。金磚國家主導的去美元化對美國經濟領導地位構成挑戰,引發全球貨幣爭論。讓我們看看本文中的所有細節。去美元化,即減少對美元作爲全球儲備貨幣的依賴的過程,已成爲國際經濟辯論的中心主題之一。這一由新興國家推動的運動是對美國過度控制全球金融體系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