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伊市場定律理論及其含義詳解

  |  

什麼是薩伊市場定律?

薩伊市場定律源自法國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薩伊1803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論》第十五章“論產品需求或市場”。它是一種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爲過去生產和銷售商品所產生的收入是消費的來源,消費創造了對當前產品的需求。現代經濟學家對薩伊定律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版本。

要點總結

  • 薩伊市場定律是古典經濟學的一項理論,它認爲購買能力取決於生產能力,從而產生收入的能力。
  • 薩伊認爲,要想擁有購買能力,買家首先必須生產出可供出售的產品。因此,需求的來源是生產,而非貨幣本身。
  • 薩伊定律表明,生產是經濟增長和繁榮的關鍵,政府政策應該鼓勵(而不是控制)生產,而不是促進消費。

理解薩伊市場定律

薩伊市場定律由法國古典經濟學家兼記者讓-巴蒂斯特·薩伊於1803年提出。薩伊的理論影響深遠,因爲它闡述了社會如何創造財富以及經濟活動的本質。薩伊認爲,要想擁有購買力,買家必須先出售一些東西。因此,需求的來源先於商品的生產和銷售,而非貨幣本身。換句話說,一個人向他人索取商品或服務的能力取決於他過去生產行爲所產生的收入。

薩伊定律指出,買方的購買能力取決於買方過去在市場上的成功表現。

薩伊定律與重商主義認爲貨幣是財富之源的觀點相悖。根據薩伊定律,貨幣的功能僅僅是作爲一種媒介,用於交換先前生產的商品與新生產的商品之間的價值。新商品通過銷售進入市場,進而產生貨幣收入,刺激人們對其他商品的需求,從而形成持續不斷的生產和間接交換過程。在薩伊看來,貨幣僅僅是轉移實際經濟商品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根據薩伊定律,當前對某種商品的需求不足,並非源於貨幣短缺,而是由於其他商品(原本可以出售這些商品並獲得足夠的收入來購買新商品)的生產不足。薩伊進一步指出,在正常情況下,由於生產這些短缺商品能夠帶來利潤,這種某些商品的生產不足很快就會得到緩解。

然而,他指出,當生產中斷因持續的自然災害或(更常見的情況是)政府幹預而持續存在時,某些商品的短缺和另一些商品的過剩現象可能會持續下去。因此,薩伊定律支持這樣一種觀點:政府不應干預自由市場,而應採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

薩伊市場定律的啓示

Say 從他的論證中得出了四個結論。

  1. 一個經濟體中的生產者數量越多,產品種類越豐富,經濟體就越繁榮。反之,那些只消費不生產的社會成員則會拖累經濟發展。
  2. 一個生產者或行業的成功會惠及其他生產者和行業,因爲他們隨後會購買這些生產者或行業的產品;企業如果選址在成功企業附近或與之進行貿易往來,也會更加成功。這也意味着,鼓勵鄰國生產、投資和繁榮的政府政策,最終也會惠及本國經濟。
  3. 即使存在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也有利於國內經濟。
  4. 鼓勵消費對經濟並非有益,反而有害。隨着時間的推移,商品的生產和積累構成了繁榮;不進行生產的消費會蠶食經濟的財富和繁榮。良好的經濟政策應當鼓勵工業和生產活動,同時將生產哪些商品以及如何生產的具體方向交由投資者、企業家和勞動者根據市場激勵機制來決定。

因此,薩伊定律與當時流行的重商主義觀點相矛盾,重商主義觀點認爲金錢是財富的來源,工業和國家的經濟利益相互衝突,進口對經濟有害。

後來的經濟學家和薩伊定律

薩伊定律在現代新古典經濟模型中仍然適用,並且也影響了供給側經濟學家。供給側經濟學家尤其認爲,對企業減稅和其他旨在刺激生產的政策,在不扭曲經濟過程的前提下,是最佳的經濟政策方案,這與薩伊定律的推論相符。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也認同薩伊定律。薩伊認爲生產和交換是隨時間推移而發生的進程,關注不同類型的商品而非總量,強調企業家在協調市場中的作用,並得出結論認爲經濟活動的持續低迷通常是政府幹預的結果,這些都與奧地利學派的理論高度契合。

薩伊定律後來被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簡單地(且具有誤導性地)概括爲著名的“供給創造自身需求”,儘管薩伊本人從未用過這個短語。凱恩斯改寫了薩伊定律,然後又反對他自己提出的新版本,以此發展他的宏觀經濟理論。

凱恩斯將薩伊定律重新解釋爲關於宏觀經濟總生產和總支出的論述,而忽略了薩伊對各種特定商品之間生產和交換的明確而一貫的強調。凱恩斯由此得出結論,大蕭條似乎推翻了薩伊定律。他對薩伊定律的修正使他主張,當時出現了總體生產過剩和需求不足的情況,並且經濟體可能會經歷市場力量無法糾正的危機。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主張採取與薩伊定律推論截然相反的經濟政策。凱恩斯主義者建議政府應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增發來刺激需求,因爲人們在經濟困難時期和流動性陷阱中會囤積現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就業能力、勞動力和經濟

狹義上講,就業能力一詞是由一組特定技能組成的產品,例如軟技能、硬技能、技術技能和可轉移技能。此外,就業能力既被視爲一種產品(一組“使能”的技能),又被視爲“賦予”個人獲得和提高可帶來有酬就業的適銷技能的過程。要點就業能力是由一組特定技能組成的產品,例如軟技能、硬技能、技術技能和可轉移技能。

命令經濟:優點和缺點

指令經濟是指中央集權政府控制生產資料的經濟。與自由市場經濟相比,這既有優點也有缺點,自由市場經濟是供需決定產出和價格的經濟。傳統上,指令經濟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國家聯繫在一起,而自由市場經濟則與資本主義和民主國家聯繫在一起。事實上,沒有一個經濟體是純粹的自由市場,也不是完全由政府控制的。

您需要了解的有關就業報告的內容

勞工統計局 (BLS)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東部時間上午 8:30 發佈就業情況摘要,也稱爲就業或工作報告。該報告基於家庭當前人口調查和僱主當前就業統計調查。它估計了經濟中的就業人數和失業人數,以及他們上個月的工作小時數,以及無數相關數據。該數據令人廣泛期待。

需求方經濟學定義、政策示例

什麼是需求方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認爲,驅動經濟活動和短期波動的首要因素是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該理論有時被稱爲需求方經濟學。這種觀點與古典經濟理論或供給方經濟學不一致,後者指出商品或服務的生產或供給對於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要點需求方經濟學是指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驅動經濟活動的理論。需求方經濟學的一個核心特徵是總需求。

資本主義經濟的主要特徵

世界各國採用幾種不同類型的經濟制度,其中兩種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資本主義通常被稱爲最純粹的自由市場經濟。一種常見的社會主義類型是共產主義。這些經濟體系中蘊含着政治和社會因素,這些因素影響着每個體系的純粹程度。換句話說,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都交織着社會主義的元素。

理解供給側經濟學

什麼是供給側經濟學?供給側經濟學更廣爲人知的名字是“里根經濟學”,即美國第 40 任總統羅納德·里根倡導的“涓滴效應”政策。里根總統和他的共和黨同代人推廣了這一有爭議的觀點:爲富有的投資者和企業家減稅更多可以激勵他們儲蓄和投資,併產生惠及整個經濟的經濟效益。他經常引用“水漲船高”這句格言來解釋他對這一理論的看法。

相關詞條

競爭均衡:定義、何時發生以及示例

什麼是競爭均衡?競爭均衡是指在價格自由決定的競爭市場中,利潤最大化的生產者和效用最大化的消費者達到均衡價格的條件。在這個均衡價格下,供給量等於需求量。換句話說,各方——買家和賣家——都對自己得到了公平的交易感到滿意。要點當利潤最大化的生產者和效用最大化的消費者確定一個適合各方的價格時,就會實現競爭均衡。

財富稅定義

新聞快訊 2022 年 3 月 28 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 12:15:白宮在其 2023 財年預算提案中提議“對千萬富翁和億萬富翁徵收 20% 的最低稅”。擬議的稅收將適用於價值超過 1 億美元的家庭的未實現收益。什麼是財富稅?財富稅是根據納稅人擁有的資產的市場價值徵收的稅款。

商品定義

什麼是商品?商品是用於商業的基本商品,可與其他同類商品互換。商品最常被用作生產其他商品或服務的投入。給定商品的質量可能略有不同,但在生產者之間基本上是一致的。在交易所交易時,商品還必須符合規定的最低標準,也稱爲基礎等級。重點摘要商品是用於商業的基本商品,可與其他同類商品互換。商品最常被用作生產其他商品或服務的投入。

法學博士(JD)

什麼是法學博士(JD)?美國法律學位,稱爲法學博士(JD),是一個爲期三年的專業學位。直到 20 世紀下半葉,該學位才被稱爲法學學士 (LLB)。但是,由於在美國獲得法律學位所需的學習時間長,因此更改了名稱以反映其作爲專業學位的地位。 JD 學位是對持有人擁有法律專業學位的認可。

市場定義

什麼是市場?市場是各方可以聚集在一起以促進商品和服務交換的地方。涉及的各方通常是買賣雙方。市場可能是實體的,如零售店,人們面對面交流,也可能是虛擬的,如在線市場,買賣雙方之間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要點市場是買賣雙方可以見面以促進商品和服務交換或交易的地方。市場可以像零售店一樣是實體的,也可以像電子零售商那樣是虛擬的。

個人消費支出(PCE)

什麼是個人消費支出(PCE)?個人消費支出 (PCE) 一詞是指在一段時期內定義的估算家庭支出的指標。個人收入、PCE 和 PCE 價格指數讀數每月在經濟分析局(BEA) 個人收入和支出報告中發佈。個人消費支出支持 PCE 價格指數的報告,該指數衡量美國經濟中消費品和服務交換的價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