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改變的經濟環境
自2022年以來,戰爭重塑了烏克蘭的經濟格局。高通脹、格里夫納貶值、銀行體系不穩定以及貨幣限制,迫使數百萬公民尋求資本保護和金融韌性的工具。
在這種情況下,益普索爲 WhiteBIT (2025 年 4 月至 5 月)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EBRD) (2025 年 9 月)收集的數據顯示了人們如何重新定義他們的儲蓄和投資策略:從現金和銀行存款,到加密經濟決定性地進入日常習慣。
. Ipsos/WhiteBIT 調查:加密貨幣躋身前五
益普索 (Ipsos) 的調查(650 名年齡在 18 歲至 65 歲之間、居住在人口超過 10 萬的城市的受訪者)強調:
- 超過 50%的烏克蘭金融活躍人士使用或考慮使用銀行存款的替代工具。
- 加密貨幣與活期賬戶、存款和房地產並列爲五大投資工具。
- 25%的人已經投資了加密貨幣。
- 23% 的人計劃近期這麼做。
主要動機不再是猜測,而是:
- 防止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
- 資產多樣化;
- 通過加密存款等工具產生被動收入的可能性。
WhiteBIT 的創始人Volodymyr Nosov強調,“加密存款”的成功恰恰在於能夠將儲蓄和回報結合起來,同時又能不受國民經濟波動的影響。
新的財務習慣
益普索的報告描述了一種文化轉變:加密貨幣不再僅僅被視爲“交易資產”,而是多功能工具。
已經使用過這些產品的用戶包括:
- 57%從事交易;
- 52%長期持有(持有);
- 51%的人認爲它是一種對沖通貨膨脹的方法;
- 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它們進行日常支付和匯款。
一個關鍵因素是追求脫離銀行體系:許多烏克蘭人將數字資產視爲地緣政治風險背景下的一種金融自主形式。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分析:10 億美元比特幣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報告提供了一個雄辯的數字: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7 月期間,購買比特幣的支出相當於近 10 億美元格里夫納。
該研究所將這些數據與“戰爭經濟”的背景聯繫起來:
- 人們使用比特幣作爲替代價值儲存手段,
- 作爲國際交易(支付、援助、匯款)的渠道,
- 噹噹地銀行無法保證穩定時,可以將其作爲獲取美元或歐元流動性的一種手段。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強調,使用比特幣進行支出應被視爲對去中心化工具的信心指標,能夠在傳統金融保障措施脆弱的情況下提供安全保障。
新興趨勢
從兩份報告的交叉來看,出現了三大趨勢:
- 與保守主義的分歧:現金和存款仍然普遍存在,但多樣化現在已成爲常態。
- 尋求金融主權:戰爭加速了獨立於政府和銀行的工具的採用。
- 數字文化的增長:60% 的受訪者認爲他們需要接受專門培訓才能使用加密貨幣,這刺激了交易所和 Web3 初創公司開發教育計劃。
全球影響
烏克蘭案件受到國際社會密切關注,因爲它表明:
- 加密貨幣如何成爲面臨壓力的經濟體中的“彈性資產” ;
- 在緊迫感的驅使下,公民在法規尚未完全確定之前就已準備好採用 Web3 模型;
- 以及一個國家在戰爭中的經歷如何能夠預示其他政治或金融不穩定地區可能出現的動態。
結論
Ipsos/WhiteBIT 數據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分析的結合描繪了一幅清晰的圖景:在烏克蘭,加密貨幣不再是一種邊緣替代品,而是儲蓄和投資策略的結構性組成部分。
如果戰爭背景加速了採用,那麼出現的是一種真正的數字金融文化,它將比特幣和穩定幣整合爲保護、自治和參與無邊界全球經濟的工具。
儘管烏克蘭自身存在缺陷,但它仍被證明是瞭解去中心化金融未來的獨特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