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競爭與不完全競爭:概述
完全競爭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描述的是一種完全由市場力量控制的市場結構。如果這些力量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則該市場被稱爲不完全競爭市場。
雖然沒有哪個市場能夠明確定義完全競爭,但所有現實世界的市場都被歸類爲不完全競爭市場。即便如此,完全競爭市場仍然被用作衡量現實世界市場有效性和效率的標準。
完全競爭
完全競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出現在經濟學教科書中,但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這是因爲在現實生活中,完全競爭是不可能實現的。
理論上,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資源會在各公司之間公平公正地分配,不會出現壟斷。每家公司都擁有相同的行業知識,並且銷售相同的產品。市場上會有大量的買家和賣家,需求將有助於統一定價。
要使市場實現完全競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 公司銷售的相同產品
- 在這種環境下,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這意味着公司無法控制其產品的市場價格。
- 公司間市場份額相等
- 所有買家均可獲得有關價格和產品的完整信息
- 進入或退出門檻低或沒有門檻的行業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企業的進入和退出不受監管,這意味着政府對任何特定行業的參與者都沒有控制權。
就盈利而言,公司通常只賺取維持運營所需的利潤。沒有哪家公司比其他公司更賺錢。這是因爲市場動態使得它們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運作,從而抵消了任何一家公司可能擁有的優勢。
由於完全競爭僅僅是一個理論概念,因此很難找到現實世界的例子。但市場中確實存在一些看似完全競爭的環境。跳蚤市場或農貿市場就是兩個例子。假設市場上有四位手工藝者或農民,他們出售相同的產品。這種市場環境的特點是買賣雙方數量較少。每位手工藝者或農民出售的產品可能幾乎沒有區別,而且他們的價格通常也基本相同。
不完全競爭
當完全競爭市場中的某個條件不滿足時,就會出現不完全競爭市場。這種市場類型非常普遍。事實上,每個行業都存在某種形式的不完全競爭。這包括:市場上存在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價格並非由供求關係決定;存在市場份額競爭;買家可能不掌握完整的產品和價格信息;以及存在較高的進入和退出壁壘。
不完全競爭可以在以下幾種市場結構中找到: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競爭、買方壟斷和寡頭買方壟斷。
在壟斷市場中,只有一個(主導)賣方。該公司向市場提供的產品沒有替代品。壟斷市場準入門檻很高,而且只有一個賣方,即價格制定者。這意味着該公司可以自行決定產品的售價,而無需考慮供求關係。最後,該公司可以隨時更改價格,而無需事先通知消費者。
在寡頭壟斷市場中,買家衆多,但賣家寥寥無幾。石油公司、雜貨店、手機公司和輪胎製造商都是寡頭壟斷的例子。由於少數幾家企業控制着市場,它們可能會阻止其他企業進入該行業。在這種市場結構中,企業集體制定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或者,如果是卡特爾,則由其中一家企業主導定價。
壟斷競爭是指衆多賣家提供相似且不可替代的產品。雖然進入壁壘較低,且該結構中的公司都是價格制定者,但一家公司的整體商業決策並不影響其競爭對手。例如,麥當勞和漢堡王等快餐連鎖店。儘管它們之間存在直接競爭,但它們提供的產品相似且不可替代——例如巨無霸和皇堡。
買方壟斷和寡頭買方壟斷與壟斷和寡頭壟斷相對立。這些獨特的市場並非由衆多買家和少數賣家組成,而是由衆多賣家和少數買家組成。許多公司生產產品和服務,並試圖將其出售給單一買家——例如美國軍方,這構成了一種買方壟斷。菸草行業就是一個寡頭買方壟斷的例子。世界上種植的幾乎所有菸草都被不到五家公司收購,這些公司用這些菸草生產捲菸和無煙菸草製品。在買方壟斷或寡頭買方壟斷中,操縱市場價格的是買方,而不是賣方,他們可以通過讓企業相互競爭來操縱市場價格。
要點總結
- 在完全競爭的市場體系下,市場結構完全由市場力量控制。
- 在完全競爭市場中,銷售的是相同的產品,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市場份額分配給所有企業,買家擁有關於產品和價格的完整信息,並且進入或退出市場幾乎沒有壁壘。
- 現實世界中不存在完全競爭,市場表現爲不完全競爭。
- 當完全競爭市場至少有一個條件不滿足時,就會出現不完全競爭。
- 不完全競爭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壟斷和寡頭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