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年報披露密集期的到來,股民迎來選白馬股的黃金季節。
白馬股是與黑馬股對應出現的術語。白馬股是指本身具有一定實力,經營業績良好且穩定,有較好成長性的股票。在年報披露時期,還特指已經公佈年報、且具有上述特徵的股票。
股市中的投資者大多熱衷於尋找黑馬股,但成功捕獲黑馬股需要投資者具有一定經驗和技能,如果缺乏必要的投資能力,貿然投資黑馬股往往得不償失。因此新股民或是投資水平不高的投資者,與其在成功概率較低的黑馬股票上押寶,不如踏踏實實地挖掘有內在價值,有成長潛力的優質白馬股,享受“千里馬”帶來的長期收益。相對於黑馬股而言,基於業績與成長性的個股升勢更持久,特別是業績優良、送配優厚的白馬股更易於把握。
因爲白馬股的有關信息已經公開,業績較爲明朗,很少存在“觸地雷”的風險,至於內幕交易、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時又兼有業績優良、高成長、低風險的特點,因而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往往被穩健型投資者所看好。
在選股的過程中,許多投資者認爲每股收益高的股票就是白馬股,其實這種看法並不全面。每股收益高僅是白馬股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但不是白馬股的完全條件,這樣的個股充其量只能說是績優股。
白馬股是指具有業績優良、市盈率較低、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向好等特點,並從炒作價值而言還具有股價偏低、未來有較大上升潛力等特點,能爲投資者帶來豐厚利潤的個股。選擇白馬股時要重點關注以下八個方面:
業績的優良性
最常見的評價標準是通過市盈率、淨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的多少這三個指標進行衡量。白馬股的市盈率要保持在20倍左右或少於20倍;其淨資產收益率每年至少要保持在6%~10%之間,每股收益達到多少纔算做白馬股,這需要就個股情況具體分析,沒有具體的衡量標準,因爲每隻股票的股本結構大小不一,淨資產高低不同,因此不同股票的每股收益不具有可比性。
業績的穩定性
白馬股的業績必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種能力主要依賴於上市公司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規模優勢。有些不具有優勢的上市公司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其業績忽而瀕臨摘牌的境地,忽而又大幅飆升,對於這類業績缺乏持續穩定性的“白馬股”,投資者應以迴避爲上。
業績的成長性
業績好的績優股不一定能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只有成長性好的股票才能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利潤。成長性主要通過對該公司所處行業;是夕陽產業還是朝陽產業、公司募集資金的投資方向和效果、產品的科技含量如何、人才資源的配置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等多方面來進行綜合分析研判。通過財務報表的信息披露,投資者不僅要了解上市公司已經公告的業績,而且還要從公告信息中判斷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業績的真實性
要觀察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是真正來源於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加,還是來自偶然性收入,如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收益、因會計政策變更或會計差錯更正而調整的利潤、發行新股凍結資金的利息等。還要注意有的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甚至是直接地變賣家產,更有極少部分上市公司通過在財務上的技術處理,給業績注人水分,對此投資者在選股時要仔細鑑別。
業績的含金量
從財務報表看,部分上市公司的利潤狀況確實好,但再仔細觀察現金流量表,就會發現現金流量的狀況實在不佳。有的企業在利潤大幅增長的同時,其經營活動和籌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入卻遠遠低於投資活動產生的鉅額現金流出。
股本的擴張力
白馬股即使業績非常優良,但如果沒有優厚的分配方案,那麼該股的炒作往往得不到投資者的認同。歷史上業績曾經一度非常優異的白馬股之所以能股價翻番,是因爲它們在推出業績報表的同時又推出優厚的利潤分配預案。特別是在強市行情中,大比例送配的個股,容易出現搶權、填權行情,中線大白馬常常從中湧現出來。從市場上看,實施大比例送配的公司其股價往往能不斷創新高,成爲中長線大牛股。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白馬股時要儘量選擇總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不大,有充足的資本公積金和滾存的未分配利潤,蘊涵股本擴張潛力的白馬股。
介入的新資金
白馬股既有優良業績又有優厚的分配預案,一定會對市場資金構成吸引力,表現在盤面上就是成交量逐漸溫和放大,底部逐步抬高,主力收集籌碼跡象明顯。但是這種增量資金的介入必須是處於溫和狀態中的,同時股價漲幅不能過大。如果股價在業績IE式公佈前就已經上漲過快或過高,並且成交量急劇放大時,投資者不宜輕易追漲。因爲不排除有部分預先得知內幕消息的主力機構早早建倉。並把股價拉昇到某一相對高位,專等着利好兌現時乘機派發給散戶。
行業中的地位
投資者要選擇具有行業龍頭地位的白馬股。因爲在各自所處的行業中,佔據着領導地位的公司,其產品市場佔有率高,競爭力強,且容易獲得各種政策的優惠,此類白馬股比那些競爭力不強的小企業顯然更容易獲得大資金的青睞。投資者可採取“擒賊先擒王”的策略,重點關注行業龍頭股,爭取獲得最優厚的投資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