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一再強調,不要指望投資者從今天所看到的東西影響其投資策略。我們的投資者應當基於以下因素:第一,即使知道經濟總體的發展趨勢,這並不意味着你就知道股市會如何發展演變;第二,投資者不可能在選股上比別人優秀很多。股票只有在持有相當長時間之後纔會稱得上是個好東西。巴菲特老先生說第一條意思是股票市場的走勢難以預測,因此買賣股票不要依賴於對宏觀經濟形勢的預測,買賣股票的唯一依據就是股票價格相對於價值是否具有足夠的安全空間或超過自身價值。
第二條說的意思與第一條緊密相關,投資者要比別人更有耐心和勇氣,手握現金,等待股票價格到達估值低位。再就是投資者要比別人更有耐心和決心,克服短期暴富心態和急躁情緒,長期持有股票,等待股票價格到達估值高位。這裏就涉及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對於股票市場情緒( 價格過低或過高)的判斷。雖然價值投資派(也叫基本面派)不主張對股票大勢和個股進行短期預測,但對於整個股市或個股股價是否過高或過低還是要進行評估的,如果沒有這樣的評估也就談不上投資了。當然,要評估就要有評估的指標。
對中國的散戶來講,我認爲採取股市綜合指數、平均市盈率、平均市淨率、平均股票價格、IPO 發行情況等指標,作爲投資操作的指標還是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在這裏爲啥只介紹這幾種指標呢?主要是考慮我們散戶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相關數據也容易弄到手。不建議硬要使用專家級的數據和指標,這是因爲諸多專家級的判斷評估工具不僅數據難得,特別是龐雜的宏觀經濟金融數據和數學模型,晦澀面複雜,不一定有效。工具不在於多少,也不在於簡單複雜,而在於能夠發揮我們的綜合素質和歷史經驗熟練運用幾個,並且.還要有熟練運用幾個指標進行互相印證的技巧,這樣得出的結論可能更爲可靠些。研於精細,存乎於心,窺其之妙,才能真正明白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
1.股市綜合指數指標。這是我們時時能見到的指標,也是我們最熟視無睹的東西。比如在A股中的上證指數、深成指數、滬深300、上證50、滬深50等等,如果和歷史K線進行比較,再輔之其他工具,股市是否過熱或過冷,還是容易大致做出判斷的。爲什麼我們會在股市過熱的時候依然戀戰,加大投入呢?不是利令智昏,就是魯莽無知。爲什麼我們會在股市過冷的時候割肉逃跑,認裁認賠呢?不是恐懼作怪,就是自信不足。總之是在非理性狀態下我們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和合理的操作,那怕上證指數的點位不斷創下新高或新低,過熱、過冷一目瞭然。
2.股市整體市盈率(PE)指標。市盈率是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所到的一個倍數, 它可以分爲個股市盈率、股市整體平均市盈率、行業板塊平均市盈率,等等。一般情況下可以描述爲投資股票需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投資。比如一隻股票每股收益1元,我們以10元的價格買人,那麼大約需要10年我們才能收回投資成本(這裏未考慮複利和折現因素,只是簡單算術相加),這種結果還要以這個公司按這種經營狀態保持10年爲前提條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我們以10倍的市盈率買人的股票,該公司10年的業績增長需要平均保持在10%以上,才能收回投資股票的資本金。
那麼,如果我們非常幸運,以10倍的市盈率買人了收益年均增長25%以上的公司股票,可就發了大財了。如滿10年且10倍市盈率不變的情況下,將賺得10倍的利潤,當初的10萬元就會增值爲100萬元(這就是複利的奇蹟)。如果把股市整體平均市盈率用來判斷市場冷熱程度,其原理是一樣的。
如A股上證指數在歷史低點2005年6月6日(998.23 點)的市盈率爲13.57倍,2008年10月31日(1664.93 點)的市盈率爲21.17倍,取其平均值爲17倍左右,由此,我們可以判斷A股市場整體市盈率掉入了17倍左右的區間時期就應該是股票市場的極寒地帶(最好15倍以下,這也是國際股市上許多人認爲的合理市盈率),這時可能就是大舉進人或增持補倉之時。A股上證指數在歷史高點2001年6月15日(2245.44 點)的市盈率爲27.08倍,2007 年10 月19日(6124.04點)的市盈率爲71.26倍,取其平均值爲49倍左右,由此,我們可以判斷A股市場整體市盈率躍升到49倍左右(我認爲40倍以上就應該徹底走人了)的區間時期,就說明股票市場處於極度狂熱之中了。
3.股市整體市淨率(PB)指標。市淨率是每股股票價格與每股淨資產之比,也可以說是兩者之比的除數。一般來說,如果能以每股淨資產的價格買人股票可以說是一樁合理的買賣。因爲,公司淨資產是其所有資產減去所有債務之後的餘額。所以說,一般情況下如果能以每股淨資產一半以下的價格買人股票,股票價格迴歸至每股淨資產是大概率事件,賺錢的勝算還是比較高的。這種買人賣出股票的方法和策略我甚至認爲比預測盈利增長一類的方法和策略更安全一些。預測公司利潤長期穩定增長因不確定因素太多而十分困難,但預計公司股票價格迴歸應有價值(每股淨資產)相對就要容易得多,簡單得多,同時也好把握得多。
爲什麼我在這裏一再用到“一般情況”字眼,是因爲淨資產與其他財務指標一樣都有其侷限性和特殊性,這裏主要是指不同行業、不同屬性公司的淨資產有很大的差異性。比如專用設備在總資產中佔比大的公司與可交易金融資產在總資產佔比大的公司所形成的淨資產就具有質的不同,如果公司清算的話,在淨資產總額相同的條件下後者的清算價值肯定比前者的清算價值要大得多,因爲有很多專用設備一旦停產就可能減值或報廢(如玻璃窯、鍊鋼爐、紙漿池等)。
有的變現不易或變現大幅貶值(如紡織機、汽車裝配線等)。但將股票市場整體平均市淨率高低用來判斷市場冷熱就不需要考慮淨資產的內質問題了。如A股上證指數在歷史低點2005年6月6日(998.23 點)的市淨率爲1.1倍,2008年10月31日(1664.93 點)的市淨率爲1.71倍,取其平均值爲1.45倍左右,由此,我們可以判斷A股市場整體市淨率落人了1.45倍左右的區間時期就應該是股票市場投資的安全時期。A股上證指數在歷史高點2001年6月15 日(2245.44 點)的市淨率爲1.2倍,2007年10月19日(6124.04 點)的市淨率爲5.75倍,取其平均值爲3.45倍左右,由此,我們可以判斷A股股市場整體市淨率躍升到3.45倍左右(我認爲3倍以上就應該徹底走人了)的區間時期就說明股票市場處於極度狂熱之中。
4.股市平均股票價格指標。平均股票價格就是股票市場總市值除以總股本數所得到的一個除數(這裏指A股市場)。平均股票價格與市盈率、市淨率一樣,都是與大盤指數成正比例關係的,大盤指數越高它隨之越高,大盤指數越低它就隨之越低。1994年7月29日大盤見歷史大底325點時平均股價爲4.24元,2005年6月6日大盤見歷史大底998點時平均股價爲4.77元,這時我們就可以做相應的判斷。
每當股票市場平均股價進人5元區,那麼就證明整個股票市場已經進入了冰河期,這個時候就如常言所說,遍地都是黃金,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勇氣去撿了。這裏還有一種現象可以佐證,當市場上出現1元的仙股時,這就意味着市場在向底部接近運行,當市場出現幾十只,甚至上百隻1元的仙股,那便是整個股票市場的歷史大底。2001年6月14 日大盤見歷史大頂2245點的平均股價爲17.51元,2007年10月16日大盤見頂6124點時平均股價爲20.16元,兩者平均價格爲18元左右。這時我們就可以做相應的判斷:每當股票市場平均股價格進人18元(保守認爲15元就足矣)以上,那麼就證明整個股票市場已經進人了極度狂熱期,這個時候就如常言所說,風險是漲出來的,漲得越高風險就越大。此時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勇氣和決心減持或賣出手中的股票了。
5.新股發行(IPO)情況。這個指標好理解,市場過熱時,產業資本、證券公司、投資銀行、私募基金等股權投資者們,會快速包裝一個又一個(其中好企業太少)的公司,快速走完證監會上市流程,跑步進入二級市場,開展瘋狂地圈錢運動。因爲過熱的市場中有一種博傻叫炒新股,逢新必炒,有的新股發行本身市盈率就高達70多倍,甚至更高,很快會被炒到100多倍。相關產業資本和財務投資資本等利益集團都會賺得盆滿鉢滿,最後剩下我們可憐的散戶站在高高的山頂上。如果IPO一進二級市場就破發,甚至跌破發行價的2/3以上.但如果仍有利可圖的話,這些唯利是圖的利益集團是不會放棄新股發行的,這個時候顯然還不是股票市場下跌的底部。只有在IPO因無利可圖,甚至虧損時各種利益集團纔會停止新股發行。這也可理解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在股市博弈的平衡點,這個時候纔是有利於二級市場股票買人投資。這種情景也可以用一種具有邏輯性的語言闡述:凡是有利於IPO圈錢的時候,就是不利於二級市場股票投資的時候。反之亦然。
6.銀行加息降息情況。原本沒有想用這個場景作爲判斷股票市場高低的工具,但近期的一次降息(2012年6月3日第一次降息,7月5日第二次降息,歐洲同時也降息了,看來中國與世界經濟都進人了降息週期),使我覺得加息降息路徑指示還是有較大作用的。降息一般是在實體經濟進人嚴重衰退期( 這時的股票市場也先期進人下跌的末期)時纔開始使用,而且一般使用也是非常慎重的。
刺激經濟開始時,基本上首先採取的是資金價格以外的工具和措施,如:相關行業鼓勵政策措施、回購銀行票據、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等,最後纔是降息政策的出臺。抑制經濟過熱,一般也是沿着這一路徑和步驟,不過是在操作上反向罷了。在三次降息前後的期間進人股市,總體來說就會取得可觀的安全空間。同理而論,在三次加息前後的期間離開股市就會取得和保存可觀的即得利潤。這裏請牢記一個金融法則:利率是所有資產價格的“萬有引力”。股市價格更會敏感的受這一法則的驅使。
7.企業大股東增持、減持情況。這一場景是基於(從2012年1~10月)股票市場走熊第五年,出現以匯金增持國有銀行股,大股東增持低迷的本公司股票,特別是出現像魯泰、南玻、晨鳴、長安等公司大規模的增持、回購公司發行的B股。這一點起碼可以說股市中部分股票的價格基本下降到了產業資本能夠接受的合理水平,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起碼可以說股票價格到了比較安全的水平。一般情況下,產業資本對於股票價值的估算要比金融資本、風險資本等更理性、更客觀、更苛刻和更準確。同理,出現大股東大面積、大規模、大比例的拋售自家股票的時候,那麼,股市的牛市基本也就進入了尾聲。作爲散戶,也應該隨之趕緊走人。
本節涉及相關數據可能因爲使用的行情繫統不同而存在差異。以上評估判斷I具最好能夠綜合運用,切忌單獨機械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