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損交易概論
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員有一個有用而簡單的交易法則稱爲“鰓魚原則’( AlligatorPrinciple),所有成功的交易員在進入市場之前,都在反覆訓練對這一原則的理解程度。這源自於鱷魚的吞噬方式:獵物越試圖掙扎,鱷魚的收穫越多。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臂試圖掙脫它,則它的嘴巴便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竹。你越掙扎,便越陷越深。
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務必記住:你唯一生存的機會便是犧牲那隻腳。若以市場的語言表達,這項原則就是:當你知道自己犯錯時,立即了結出場!不可再找藉口、理由或採取其他任何動作,趕緊離場!
其實,不論是股市、匯市還是期權交易,其交易技巧都是相似的。“止損”的重要意義只有少數人能“徹悟”,所以也就只有少數人能在金融市場上賺錢。“止損”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它使你鮮血淋淋,但它也能使你不傷元氣地活下去;同時它也可以不擴大你的虧損使你化被動爲主動不斷尋找新熱點。在金融市場上生存,有時需要耐心,有時需要信心,但耐心和信心不代表僥倖,不懂得止損的投資者,就輸在僥倖上。僥倖是止損的天敵,止損是投機藝術的基本功。
止損就是停止進一步虧損,即當股價跌破買入價,投資者在被套虧損的情況下,爲了防止虧損的擴大而果斷地拋出所持股票。止損是一種保護性的風險控制技術。當股價下跌時,總想着股價還能漲上去,結果股價並不按投資者的意願發展,而是一跌再跌,不斷地破位先前價。如果心存僥倖,希望它會上漲,最終只會導致虧權不斷擴大,造成鉅額損失。
必須指出,投資者如果不能對虧損採取有效的風險控制,就不可能在市場中立足和長久地生存。在股市中虧損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投資者對於虧損的態度和所採取的措施。善於止損的投資者在虧損的情況下,總是能夠及時地止損,在被動中保全自己,等待下一次市場機會來臨時再化被動爲主動,使自己迅速恢復元氣並反敗爲勝。
如果被套時不能及時有效地採取止損措施,不但損失將不斷擴大,而且幾次操作失誤,你的資金將消耗殆盡—這纔是投資者最致命的結局。更重要的是,儘早及時止損,對於投資者在機會來臨時能儘早地挽回損失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爲如果投資者虧損了50%,就要用賺100%來彌補。因此,盡旱及時止損將大大減輕挽回虧損的難度。“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市場中最重要的是生存,其次纔是盆利。誰能活得久,誰纔有可能活得好。市場永遠是漲跌的循環,永遠會給失敗者提供反敗爲勝的機會,但首要的前提是投資者必須“活着”去面對市場機會。如果投資者的資金因被套而損失殆盡,那麼當市場機會來臨時,他們也只能眼睜睜地望“牛”興嘆,從而成爲永遠的失敗者。因此在實戰交易中,投資者必須牢牢地樹立止損觀念,強化止損意識,並切實掌握好止損交易技術。
止損交易類型
根據投資者採用的止損策略的不同,止損可分爲主動性止損和被動性止損。
主動性止損
主動性止損也稱爲預先止損,是指投資者在買入某隻股票之前,預先在買入價的下方設定止損位,當股價跌破止損價時,投資者便賣出所持股票。比如,在選定要買入的股票,準備以10元介入時,便可制訂相應的止損計劃:如果方向判斷失誤,股價跌破9元時便止損賣出。
被動性止損
被動性止損也稱爲滯後止損或“被迫割肉”,是指股價跌破投資者的買入價後所採取的止損措施。大多數投資者都習慣採用這種止損方式(圖5-2-5)。
圖5-2-5
比如,某投資者以10元價買入了某隻股票,當該股不漲反跌時,該投資者爲防止市場風險,隨即制訂了止損計劃,即當股票跌破5元時,便止損賣出。主動性止損與被動性止損的唯一區別在於:前者是事先的止損措施,是理性化止損;而後者是事後的止損措施,是感性化止損。這裏着重討論和倡導的是理性化的主動性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