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經受打擊的個股中尋找黑馬股
1.在股市中常有這樣一種情況:當個股甚至是大盤指數在遭遇重大利空時,不但不加速下滑,反而能力挽狂瀾,扭轉原來的下跌趨勢,掉頭向上運行,這類在重大利空打擊下,仍能屹立不倒的個股,往往會在後市中有驚人表現。
例如:東方電子(000682)內部職工股,上市時,預想中的強大拋售壓力使許多市場人士都認爲這是東方電子的末日,可是市場的表現卻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見圖9-1)。

圖9-1
當投資者普遍看空時,主力往往會由於進貨順利,建倉充分,因而容易發動力度更大的行情,使得個股成爲一隻黑馬股。如果某隻個股因爲重大利空的打擊造成恐慌盤的蜂擁而出,可是股價在面臨強大的拋盤時仍能屹立不倒,這就充分說明有主力資金在利用股民的恐慌氣氛暗中積極地吸貨建倉,因此可以推斷該股具備成爲黑馬股的實力。
選擇這類個股最關鍵的標準:一是成交量是否急劇放大,二是成交量的放大是否來自恐慌盤的拋售。因爲,沒有大量恐慌盤的湧出,主力就無法順利進貨;沒有成交量的放大,就不能說明主力在建倉。
例如:青山紙業(600103)也曾經遭遇同樣的利空打擊,當天股價也是低開高走,面對恐慌盤的拋售成交量急劇放大,全天換手率高達14%,其後一個月時間股價上漲82.3%(見圖9-2)。
2.經歷過風雨,方能見彩虹。這種現象不僅在個股中存在,即使大盤指數也有類似情況。例如: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很多股民擔心對待股市的政策會變,第二天早上,證券所填寫賣單的窗口擠得人山人海,可是滬深兩市低開92點後被龐大的市場資金迅速推高,當天就拉出一根大陽線,成交量也同步放大,此後行情一路走高(見圖9-3)。

圖9-2

圖9-3
從預虧股中尋找黑馬股
資產重組個股的炒作往往在年報或中報期間以利空爲契機展開,特別是在預虧公告發布和虧損業績公佈之時,主力的慣用伎倆是趁着利空公佈之際,騙取不明真相投資者的大量廉價籌碼,達到初期建倉的目的;或以此爲基點,展開下一輪的炒作。因此,分析預虧公告後相關個股的走勢,尤其是成交量、換手率、累計漲幅的變化,有助於投資者判定這類個股背後是否隱藏着較大題材。
1.作爲利空的預虧公告發布後,那些不跌反漲的個股應作爲關注的初選對象。如果經過一兩週的持續跟蹤,盤口顯示成交持續活躍、走勢持續硬朗,則繼續上揚的概率較大,在利好消息出籠前,應該成爲鎖定的對象。
2.篩選這類股票時,還應注意區分重組方案是否已經確定。重組尚處朦朧狀態,或重組方案還未最後確定的公司,如果股價沒有過度炒作,預虧之後又明顯有資金在持續介入,就值得高度關注。對重組基本確定的公司,應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分析:
(1)新股東的背景和實力。新股東的實力越強,重組的力度和成功的把握性也越大,股價未來的表現會更好。
(2)股權轉讓的價格。如果新的大股東獲得股權的價格高出每股淨資產越多,說明重組的成本較大,羊毛出在羊身上,二級市場股價運作的空間和力度也將越大。
(3)主力介入的時間和累計漲幅。
在利空消息中尋找黑馬股
主力要收集大量低價籌碼,就必須有大量股民低價拋出股票,割肉離場。只有藉助“利空消息”來給股民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形成極度悲觀的情緒而恐慌拋售,主力才能達到目的,否則主力很難喫到大量的低價籌碼,而且只有在利空的配合下,藉助市場的力量才能成功地掩護大資金介入的痕跡。“利空聲中尋黑馬”的三個操作要點:
1.對處於上升通道的個股最有效
特別是當各條均線保持陡峭的角度上行而相距越來越遠時,有突發性利空出現,股價大幅跳水後介入,往往會賺得盆滿鉢滿。這時,突來的利空正好成爲主力洗盤的工具。
2.出利空時,換手率越大越好
出利空時的換手率往往代表着主力收集籌碼的成功率,換手率越大表明主力鎖定籌碼的穩定性越好。
3.利空形成的恐慌性越強越好
無論是對個股或大盤而言,利空影響越大,底部形態就越簡單。利空影響越小,底部的形態就越複雜。只有在特大利空的打擊下,真正的歷史性的底部纔會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