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最高工資?
最高工資是指對勞動者在特定時期內所能獲得的報酬設定的價格上限。它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高低收入者之間的比例。如果最高工資是具有約束力的(低於市場工資水平),那麼它往往會引發價格上限和類似價格管制措施常見的各種問題,儘管其他政策考量可能超過這些已知的社會成本。
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或僱主可以支付給工人的工資下限形成對比。
要點總結
- 最高工資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可以支付給工人的最高報酬。
- 經濟學家認爲,人爲設定的工資上限會導致市場效率低下,在資本主義自由市場中是不可取的。
- 設定最高工資標準可能是爲了彰顯社會美德,反對收入不平等,或者爲了維護某些具有政治影響力的企業和行業的利益而損害其他企業的利益。
瞭解最高工資
作爲價格上限,最高工資標準可能具有約束力(低於市場工資),也可能不具有約束力(高於市場工資)。在後一種情況下,最高工資標準對實際工資或其他市場結果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如果最高工資標準具有約束力,其可預見的後果是高技能、高收入工人短缺,這些工人無法獲得與其爲僱主創造的全部價值相匹配的報酬,自然會減少他們在市場上願意投入的勞動時間和精力。
這些勞動者可能會減少他們在工作中投入的邊際努力,有些人甚至可能完全退出勞動力市場,轉而從事自僱、退休、休閒或進入其他不受最高工資限制的勞動力市場。最高工資標準可以適用於國家、行業或公司層面,其適用範圍越廣,這些基本影響就越大。
高技能勞動力短缺,如同任何其他短缺一樣,會降低勞動力市場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並給社會造成無謂損失。在最高工資水平下,僱主對勞動力的需求量大於高技能工人願意提供的勞動力量。隨着高技能工人退出市場,就業率將會下降,僱主將無法填補高技能崗位的空缺。受最高工資影響的企業,其生產率和盈利能力都會降低,而這些降低程度取決於它們對高技能勞動力供應的依賴程度。最高工資適用範圍越廣,整個社會因生產率下降而遭受的損失就越大。
從動態角度來看,除非僱主能夠通過其他激勵措施或補償形式規避最高工資限制,否則投資和資本將趨於流出受影響的企業,高技能工人也將流出經濟體系。這些措施可能包括非工資福利、招聘獎金或非法的祕密支付。找不到合適工作的高技能工人可能會轉向自主創業,開辦他們原本並不願意且可能並不適合的行業,從而降低社會整體的創業判斷和決策水平。
鑑於最高工資標準會給工人、僱主和社會整體帶來福利成本,因此需要有實質性的收益來抵消這些成本,才能證明這項政策的合理性。典型的政策論證涉及反對財富和收入不平等的道德論點。由於由此導致的高技能工人短缺可能構成某些行業准入的主要障礙,尋租活動可能發揮重要作用。那些在吸引高技能工人方面具有相對優勢的僱主(由於法律豁免或能夠提供非工資福利,例如精英社交網絡機會)的尋租行爲,可能是政策制定者實施和維持最高工資標準的主要實際動機。
最高工資示例
1942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提議對超過25000美元的收入徵收100%的邊際稅率,以阻止戰爭牟利,並鼓勵富人在金錢收入方面做出犧牲。
如今,隨着越來越多的首席執行官和高管的收入超過同一公司某些員工的最低工資,最高工資問題在 21 世紀日益成爲人們爭論的話題。
古巴這個共產主義國家長期以來對幾乎所有工作都實行每月20美元的最高工資限制,並採用雙貨幣體系。然而,這種情況在2021年發生了改變,工資上漲以反映兩種貨幣統一後物價的整體上漲。新的最低工資爲每月87美元,最高工資爲每月396美元,涵蓋了32個不同的工資等級,具體等級取決於工作性質。
埃及央行實施每月最高工資約爲5800美元的規定後,超過200名高管辭職,埃及銀行業遭受重創。瑞士在2013年發起了一項全民公投,旨在將公司高管的薪酬限制在最低工資員工工資的12倍以內,但該公投最終未能通過。
2017 年,英國政治家傑里米·科爾賓在英國決定退出歐盟後,呼籲將首席執行官與普通員工的薪酬比例設定爲 20:1。如果這項提議成爲法律,這意味着競標政府合同的公司高管的收入將不能超過公司最低收入員工年收入的 20 倍。
支持最高工資制的人認爲,降低高管薪酬可以讓公司爲所有人創造更多經濟利益。然而,批評者則指出,企業會因此流失頂尖人才,這些人才會流向那些不對潛在收入設限的公司和經濟體。
最高工資制的利弊
支持者聲稱,最高工資制必將提振經濟。他們認爲,如果高收入者的收入減少,那麼剩餘的資金就可以用來提高其他員工的工資,並僱用更多員工。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觀點的前提是企業的收入是固定的,並不主要取決於高收入員工的努力和決策。
他們聲稱,就業人數增加意味着稅收增加,而這反過來又意味着政府和社會將從高管薪酬的降低中受益。然而,他們爲何認爲將高收入者(處於最高所得稅等級)的工資轉移到低收入者(處於較低所得稅等級)身上就能增加稅收收入,這種觀點的依據尚不明確。
此外,如果將公司高收入員工的工資與該公司最低工資員工的工資直接掛鉤,並以一定比例表示,那麼高層管理人員就會有動力提高最低工資,從而增加自身的薪酬。支持者希望,這將加快公司、政府乃至整個經濟體中低收入工人的收入和利潤下放速度。
批評家和資本家認爲,政府一旦干預經濟價格管制,自由市場的經濟狀況就會受到損害。設定最高工資標準會導致企業人才流失,因爲更有價值的人才不願意接受固定的薪酬。
最高工資立法可能會導致人才外流,使最有才華的人才移民到能夠支付其應得薪酬的更自由的國家。實際上,制定這樣的政策並不會像支持者所認爲的那樣,帶來更高效、更盈利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