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通常是經濟的先行指標
即便投資者真的判斷對了經濟的形勢,可是當你判斷出來的時候,股價早已經先你一步反應了。一般而言,股市是經濟的先行指標,不過我們居然想用預測經濟的方式來預測股市,當然這還不是最愚蠢的,還有人用滯後經濟的指標失業率來預測股市,他們的邏輯是失業率上升證明經濟不行,股市應該下跌,邏輯完全顛倒了。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你想等到知更鳥報春,那春天就快結束了。”當你看明白經濟形勢時,股市行情也已經結束。
經濟與股市關係不一
2001~2005年,中國經濟一直很好,A股卻跌了多年。2006~2007年時,中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嚴重,央行不斷加息,仍然抑制不了中國股指的不斷上漲。2014~2015年,中國經濟增幅放緩,通貨膨脹壓力減輕,央行不斷降息,中國股指也是在不斷,上漲的。按照前面提過的經濟喫藥理論,不斷降息相當於喫越來越多的藥,說明經濟狀況更爲糟糕,那麼爲啥股市還可以大漲呢,只能說明經濟對股市的影響是複雜的,股市對經濟的反映更復雜。理論說得很完美,經濟復甦時,持有股票,繁榮中後期賣出股票,衰退期持有現金,蕭條期末頭進股票,還有在各種時期進行行業股票輪動,問題是我們判斷不出經濟的週期怎麼走,週期的大小和長短根本不知道,即便預測對了經濟,也預測不了股市的反應。所以,對於絕大部分的企業家而言,與其耗費大量精力研究複雜還沒有準確結論的宏觀經濟,不如把心思放在經營管理.上,思考怎樣能生產出更受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更爲實在。對於投資者而言,也沒有必要因爲某幾個季度的經濟衰退,而放棄一個具備長期增長潛質的優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