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股市暴跌引發的思考?
1987年的美國股市暴跌非常壯觀,並伴隨着垃圾債券市場的崩潰、儲蓄貸款協會的危機(主要是由於大量投資於垃圾債券)和商業銀行的短暫困境,經常被人們與1929年的“大崩盤”相提並論,但它幾乎未給世界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長期的影響,並未造成經濟的持續萎縮。美聯儲在股市崩盤後,迅速行動起來,宣佈降低利率,增加貨幣供應,提供緊急準備金給任何需要幫助的銀行,避免股市和經濟重蹈1929年的覆轍。公衆的信心得以維護,商品和資產價值的緊縮沒有出現,1987年的股市危機後來被證明是一次買入的大好機會。美國股票市場在1989年即創出了歷史新高,道瓊斯工業指數穩穩地站在2400點之上。
1991年道瓊斯工業指數從2000多點起漲,1997年達到8000點。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警告投資者不要“非理性地狂熱“。然而股市稍做調整,就又向上狂奔,1998年道瓊斯工業指數突破9000點,1999年突破10000點,2000年突破11000點。反映科技股走勢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是從1991年的500點左右上漲到2000年的5000點,漲幅更加驚人。
截至2000年,美國股市已連續上漲了18年,這是華爾街歷史上最長的繁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