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價格是指交易證券、資產或商品的均衡貨幣價值。該價格由買賣雙方的買賣過程決定,或者更廣泛地說,由供需力量的相互作用決定。在流動性強的市場中,清算價格最爲穩定。在流動性較差的市場中,由於買賣雙方數量較少,價格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達到均衡。
重點摘要
- 在微觀經濟學中,清算價格是指供求達到平衡的價格點。它也被稱爲均衡價格。
- 在自由市場中,買方和賣方試圖找到最有利的價格,從而通過價格發現達成清算價格。
- 在證券市場中,清算價格是通過市場訂單簿上的買賣過程達成的。
- 雖然流動性強的市場可能很快達到平衡,但流動性不足或交易清淡的市場更容易面臨波動或滑點。
- 對於某些商品而言,價格對市場動態變化的反應較慢,這被稱爲價格粘性。
清算價格如何運作
在任何交易中,賣方都希望證券或資產能以儘可能高的價格成交,而有意購買的投資者則希望以儘可能低的價格成交。在某個時刻,買賣雙方會達成一個雙方都同意的價格。經濟學家稱之爲市場“出清”的時刻,交易就此發生。
供求是證券市場買賣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證券或資產的清算價格是其最近一次交易的價格。在交易活躍、雙方參與者衆多的市場中,價格發現可以很快完成,尤其是在電子交易所實時持續更新買賣報價的情況下。對於流動性差或交易清淡的證券,例如不良債務,由於買家和賣家數量較少,找到穩定的清算價格所需的時間會更長。
特別注意事項
對於產品或服務而言,市場出清價格也主要由供求關係決定。向下傾斜的需求曲線與向上傾斜的供給曲線的交點代表該產品或服務的均衡價格,或稱出清價格。
以高端智能手機爲例。如果製造商定價過高,其智能手機就會出現過剩;如果定價過低,需求可能會導致製造商庫存不足。無論哪種情況,假設市場沒有摩擦,供需之間都會發生調整,以找到智能手機的清算價格。
價格粘性
然而,清算價格可能無法立即響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條件。價格粘性是指某些商品的調整速度低於市場變化的趨勢,即使新的動態表明存在不同的最優價格。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工資粘性:除非經濟嚴重衰退,否則僱主通常不太可能削減員工的工資。
粘性是指即使在市場條件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某些價格也難以波動的趨勢。工資就是一個衆所周知的粘性商品的例子。
市場清算價格示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如何設定清算價格,假設一隻名爲 XYZ 的股票在某個股票市場上交易。通常情況下,訂單簿的日交易量爲 100 萬美元,股價在 95 美元到 100 美元之間窄幅波動。換句話說,每天約有 10,000 股易手,市場在買家和賣家之間處於平衡狀態。
然而,這些並非唯一的潛在交易。一些買家可能會以較低的價格掛單,預期價格會大幅下跌。同樣,一些賣家也會以極高的價格掛單,預期價格會飆升。
接下來,假設一位富有的投資者入市,並希望在公開市場上斥資100萬美元購買XYZ股票。人們可能認爲這位投資者能夠買入1萬股,但由於供應有限,這不太可能。這位投資者會迅速買入所有95美元至100美元區間的股票,然後再買入110美元、120美元甚至200美元的股票。到交易日結束時,XYZ股票的清算價格可能會遠高於這位投資者入市時的價格。
綜述
市場出清價格是市場經濟學的核心思想之一。當買家進入市場尋求最低價格,而賣家尋求最高價格時,市場最終會達到一個均衡點,即需求恰好等於供給。這一思想對於證券市場也至關重要,因爲證券市場的價格是通過交易所訂單簿上的買賣過程確定的。
什麼是市場清算價格?
市場出清價格是指消費者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等於該價格下可生產的商品數量時的價格。在此價格下,供給和需求量恰好相等:沒有閒置待售的商品,也沒有無力購買的買家。
均衡價格和市場清算價格有何關係?
“均衡價格”一詞經常與“市場出清價格”互換使用。兩者都指待售商品數量恰好等於買家希望購買數量時的價格。換句話說,它是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的價格。
如何找到市場清算價格?
市場清算價格是通過價格發現機制達成的。買賣雙方都會努力尋找最有利於自身利益的價格。最終,市場將在某個價格點達到均衡,即願意購買的買家數量與願意出售的賣家數量相等。
如果價格跌破市場清算價會發生什麼?
如果價格跌破市場清算價,買家會將所有可用商品一搶而空,導致市場短缺。這種短缺會導致價格上漲,直至達到均衡價格。同樣,如果價格上漲至市場清算價以上,供應商將出現未售出商品過剩的情況,而這隻能通過降低價格來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