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油價上漲,我們都會聽到周圍很多人對大型石油公司發出譴責。他們是貪婪的怪物,對高油價負有責任,並且掠奪消費者以獲取不公平的超額利潤。
下面你會看到一封最近的連鎖郵件,將高油價歸咎於石油巨頭。但如果我們考慮到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原理,就會發現這封郵件的作者對基礎經濟學知識嚴重缺乏理解。如果你在經濟學入門課上睡着了,現在是時候醒過來,瞭解真正推動油價上漲的因素了。
天然氣價格和石油公司
連鎖電子郵件摘錄:
我們可以將汽油價格降至每加侖 1 美元!
既然石油公司和歐佩克國家已經讓我們相信,每加侖汽油價格的任何下降都是一筆交易,我們就需要採取積極行動,讓他們明白,買家而不是賣家控制着市場。
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且不會損害我們自身利益。怎麼做到的?因爲我們都依賴汽車,所以我們無法停止購買汽油,但如果我們齊心協力,發動一場價格戰,我們就能對油價產生影響。
想法是這樣的:今年剩下的時間裏,不要從兩家最大的公司購買任何汽油。如果他們不賣汽油,他們就會傾向於降價。如果他們降價,其他公司就不得不效仿。但爲了產生影響,我們需要接觸數百萬汽油買家。這其實很簡單。
加入抵抗!
爲什麼這封郵件不合常理?
這封郵件的作者斷言並暗示了幾點;下一節我們將在經濟背景下逐一分析。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封郵件的假設:
- 買家控制市場,而不是賣家(換句話說,只有買家才能控制商品的價格,或者至少買家對價格的控制力比賣家更強)。
- 消費者可以抵制一家石油公司,而不會增加其他石油公司的需求。
- 汽油市場沒有批發級別的定價和分銷。
- 綜合性石油公司均與石油輸出國組織 ( OPEC ) 結盟。
- 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價格戰”在競爭對手之間並非不會持續發生。
- 石油公司賺這麼多錢是不公平的。
迴歸經濟學基礎
現在讓我們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分析作者的每一個主張。
1. 買家對價格的控制力比賣家更強:錯誤。
汽油價格並非、也無法由買家單獨決定。汽油價格(與任何商品一樣)是供求關係的函數。
這一基本經濟原理值得快速回顧一下。圖1展示了供給和需求如何決定一種商品的均衡價格。請注意以下幾點:
- 該圖的軸分別爲價格和數量。供給線和需求線(曲線)的斜率表示在特定價格下某種商品的供給量和需求量。兩條線的交點確定了市場出清均衡價格(圖中的均衡點1)。
- 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線向右移動,從 D1 移動到 D2),而供給保持不變,則該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P1)。
- 當某種商品價格上漲時,供應商有動力生產更多該商品,供給曲線向右移動(S1 到 S2)。供給增加會在商品總體銷量增加(Q1 到 Q2)的情況下建立新的均衡價格。
在汽油價格郵件的背景下,買家對汽油價格的控制力並不比賣家更大。市場總會找到一個由供求水平決定的均衡價格。

供需平衡。
2. 消費者可以抵制一家石油公司,而不會增加其他石油公司的需求(和價格)。錯。
這封郵件的建議無非是將需求從一家石油公司轉移到另一家。短期內,這很可能會導致大型石油公司的價格下降,但隨着其他石油公司產品需求的增加,它們的價格也會上漲。供求和均衡定價的經濟規律適用於單個公司和加油站,也適用於整個市場。因此,無論街對面的大型加油站是否因需求下降而降價,X加油站都不會像郵件中所說的那樣降價,因爲X加油站產品的需求剛剛增加。
3. 汽油市場不存在批發價和分銷。錯誤。
郵件中的提議不會改變市場的總需求水平,只是將需求從一家公司轉移到另一家公司。長期來看,規模較大的公司會將其過剩的供應(由於其產品需求下降)在原油批發市場和原油產品市場上出售。需求增加的公司會購買這些供應,並相互競爭以達成均衡價格。
原油和石油產品(包括汽油)的市場非常成熟且流動性強。原油和成品油在全球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持續交易。郵件中的主張未能認識到總需求和總供給並未發生變化,從長遠來看,汽油價格最終將接近其初始水平。短期來看,消費者抵制大型公司只會損害自身利益,因爲這會導致競爭加油站的價格上漲。
4. 綜合性石油公司都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結盟。錯誤。
許多人認爲,石油公司對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決策過程有影響力,該組織試圖控制石油供應,從而控制價格,以實現其成員國利潤的最大化。
在歐佩克內部,每個成員國都被分配一定的生產配額。國際石油公司的運營獨立於歐佩克,但由於歐佩克控制着全球原油出口(未被產油國消費的供應)的較大比例,歐佩克的政策影響着全球油價。如上圖所示,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增加而供應保持不變,該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均衡點1到P1)。雖然石油公司可能會從歐佩克的供應限制中受益,但它們並不參與歐佩克的決策過程,而且如果歐佩克(假設其成員國有能力)決定嘗試增加全球石油供應,它們也很容易受到歐佩克政策的損害。
5. 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價格戰”不會持續發生在競爭對手之間。錯誤。
這封郵件建議買家在競爭對手之間發起價格戰。在自由市場經濟中,競爭對手之間不斷髮生價格戰,因爲公司試圖最大化利潤並排擠競爭對手。競爭性定價和追求效率是自由市場經濟的潤滑劑。如果一家公司認爲可以通過降低價格來最大化總利潤——這反過來又會增加銷售額,從而增加總利潤——那麼強烈的利潤動機就會促使它這樣做。
假設公司不會不斷努力超越競爭對手,這違背了人性和經濟規律。
6. 石油公司賺這麼多錢是不公平的。錯。
盈利的動機是自由市場經濟得以運作的關鍵。如果剝奪了這種動機,市場創新和效率也就喪失了。沒有盈利的動機,資本就不會面臨風險。因此,對石油公司徵收“暴利稅”可能會導致公司供應的汽油數量減少,從而可能造成消費者汽油短缺。
如果你剝奪了石油公司追求鉅額利潤的動力,也就剝奪了它進行高風險投資的動力,例如勘探新油田和建設新煉油廠。此外,這些大型石油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它們的運營是爲了股東的利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購買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而這些投資者也期望獲得投資回報。
歸納總結
在自由市場中,供求關係決定商品的價格。要降低汽油價格,實際上只有兩種選擇:增加總供給或減少總需求。如果你決定抵制一家大型汽油公司,短期內你只能在競爭對手的加油站支付更高的價格,從而損害自己的利益。長期來看,價格會通過批發層面的供求調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