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雙向統一戰法原理:轉強臨界點

  |  

縱橫雙向統一戰法原理:轉強臨界點

如果從強弱關係來看待股價,你會發現股價的運行其實就是由強弱的不同組合來表現出現的。弱勢效果抵消不了之前的強勢效果,便會形成一波漲勢,如果剛好抵消則形成盤整走勢,倘若弱勢效果要強於之前的強勢效果,自然會形成一波跌勢。

一股力量的產生,表明一種新的趨勢已然形成,而你需要做的就是,發現這股力量,並追隨潮流。看似簡單,實際上在操作過程中並非如此,你需要以一種物理力學,甚至哲學的角度去看待它。

在資金力量的推動下,股價產生了一個向上的初始動能,在向上運行的過程中,一部分動能轉化成了勢能,另外一部分被過程中的阻力所消耗掉。最終表現爲,股價由迅猛上漲到滯漲,然後形成向下的拐點,進而進入下跌。

抑或這樣理解,事物的發展必然經過產生—發展—繁榮—鼎盛—衰落五個階段,股價的運行特點何嘗不是如此。要想取得最大成功,就必須在事物產生時入場,在衰落前離場。另外,物極必反的原理也是適用於股價的,鼎盛過餘了便會形成衰落,而衰落過頭了便會出現復甦。

歸結到一句話,做股票就是要找到轉強的臨界點,找到股價從猛跌到跌勢放緩,然後止跌,進而開漲,形成新的趨勢開端的那一個點。這裏面有兩個要點:第一,前期的弱勢一定要有一個明顯的止跌過程;第二,要確定股價已經形成新的上漲趨勢。只有同時滿足這兩點,才具備了短線入場的前提。下面用兩個例子來提高大家對股價強弱轉換以及轉強臨界點的理解。


轉強臨界點

如上圖所示是恆信移動(300081)的日K圖,圖中可以看出該股的強弱轉換非常明顯,一方面與股票的流通盤有關,另外一方面也與資金的強烈追捧脫不了干係。往往我們可以把這種特別熱門的袖珍股稱爲“快票”,這種票有兩大特點,一是日換手率很高,最低都在10%以上,二是股價的波動很劇烈,日振幅超過10%是很平常的事情。

從圖中可以看出:

第一,股價從走弱然後到弱勢淡化,也就是有止跌意願,之後再轉強,這些幾乎都是股價大幅走高之前必備的過程;

第二,股價在形成新的趨勢後,並不會馬上停下來,而會繼續向上運行一段距離,然後趨勢淡化,進而轉弱。

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階段都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這就猶如天氣由晴轉雨的話,中間必然會經過晴轉多雲,多雲轉陰的過程,期間可能還會伴隨着颳風等等現象,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上面的第一點可以理解爲隨着股價的下跌,該離場的都離場了,在裏面的套牢了,市場表現出了惜售的心理,這在量能上表現極爲明顯—大幅萎縮,股價基本跌無可跌,這便纔有了上漲的前提。第二點應該以自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假設主流資金和自己是同樣的一個操作方式,大家都是做短線,那必定今日介入的資金,會在後面緊接着的幾天製造出獲利空間,股價進一步走高自然就成爲必然。

這個必然就是轉強臨界點的價值所在,也是戰法運用的理論基礎。


轉強臨界點2

下面再舉一個例子來讓大家更深刻的感受股價的強弱轉換關係,如上圖所示是北緯通信(002148)的日K圖,這隻票與恆信移動(300081)的走勢相關性很強,都屬於“快票”範疇。

仔細觀察下圖會發現,該股的股價強弱轉換關係非常明顯,基本上每次大幅調整後止跌企穩都會有較大的機會,而大幅上漲後顯弱態都會出現一波較猛烈的下跌,做這種票更多的是需要敏銳的判斷力和果斷的執行力,如果能做到這兩樣,效果會非常不錯。現在就請讀者自己來模擬下股價的波動吧,假設自己不停地在轉強點買入,在轉弱點賣出,盡情的體會下賺錢的樂趣吧!


如上圖用箭頭來表示股價的強弱,向上箭頭表示強,向下箭頭表示弱。通常情況下股價的運行都滿足強弱強弱,較規則的變換關係。即便是一波強勢後,股價強勢調整,再次走強,那強勢調整相對於前面的強勢也屬於弱勢範圍。強勢過了自然形成弱勢的開端,而弱勢過了就會形成強勢的開頭。

圖中的箭頭只是要說明的是股價滿足這種強弱不斷更替的關係,並不是指強勢區域的時間跨度和股價變化與弱勢區域是一致的。每隻股票的不同強勢或弱勢區域所用的時間和股價的波動幅度都可能是不一致的,但是他們均滿足這種強弱轉換的關係,只要知道這一點,對於我們尋找價格拐點就足夠了。

那我們究竟應該在箭頭的什麼位置介入是最安全、收益最高的呢?

如上圖所示,市場中有很多投資者喜歡追高,也就是在上圖中向上箭頭的位置1介入,運氣好的可能還會有一定的獲利空間,不好的話剛好就買在向上箭頭的末端和向下箭頭的臨界位置,被套概率很大。因爲當你買的時候,股價已經經過了較好的上漲,此時進場只能寄希望於上漲趨勢暫時沒有結束,後期還會有一定衝高。

結果有可能是你剛進去,股價就開始走弱,一開始你還在幻想只是暫時調整,隨着股價的進一步下跌,套牢了,你再也不相信股價會漲起來了,此時你產生了恐怕,割肉就成了大多數人的選擇。結果剛一割,股價就嗖嗖嗖的漲到了你買入的價位,甚至還產生了利潤,你腸子都悔青了,心裏的嚴重不平衡感導致你失去理智,你再次追進去,結果可想而知,再次被套,再次割肉……這就是追高的危害,可能會產生一個惡性循環,逐漸你就會消失在市場中。

還有一部分投資者喜歡在股價衝高回落的過程中,去猜測股價可能止跌回升的位置,選擇在一些關鍵支撐位介入,就如在圖中的位置2。這樣做雖然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但做股票講究的是右側交易(所謂右側交易,是指不要去預測股價,等待市場確切轉折後再操作的原則),我們需要的是確切的介入信號。股價跌到重要支撐位,只能說明這個位置產生反彈拐點的概率大,但仍然存在着繼續下跌的可能,股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這種思維需要根深蒂固的建立在大家的大腦中。而這種信號即是出現新的上漲箭頭的初段。

華爾街有句名言:不要用手去接正在往下掉的刀,講得就是這個道理,否則你的手將會被扎得血淋淋的。所以說盲目猜底是毫無意義的,可能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抄底抄在半山腰的投資者大有人在。還是那句話,我們需要的是明確的介入信號,即是股價階段弱勢已經衰竭,而強勢開始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候介入,這個位置才真正是弱到強的拐點,此時介入風險低而預期收益最高,這個位置就如圖中的位置3。

經過以上分析,很明顯,最佳的介入點在向上箭頭的初段,最佳離場點在向上箭頭與向下箭頭的臨界點位置。這樣既可以避開下跌風險,而且能喫完整波行情。至於如何判斷初段與末端,這將在本章的第四小節中講解。

經驗表明,一般情況下,臨界點往往會在關鍵位置形成。關鍵位置可以是長週期的移動平均線(如60日均線)、前期低點(高點)或者是趨勢的低點(高點)連線位置。經驗表明,在關鍵位置形成的轉強(或轉弱)點更具有可信度。走勢較爲規律的股票通常會在高低點的連線位置形成臨界點,如圖1-6中的前三種走勢,就是一種較規律的軌道式運行,這種走勢往往都會在股價與軌道的接觸點附近形成階段高點或低點(圖中箭頭處)。

中的前三種走勢,就是一種較規律的軌道式運行,這種走勢往往都會在股價與軌道的接觸點附近形成階段高點或低點(圖中箭頭處)。

另外走勢不太規律的股票通常會以長週期移動平均線作爲臨界點,如30日、60日、120日等重要週期均線,當然判斷真實拐點還需要結合量能、盤口等元素來綜合判斷,成功的概率纔會更大。


上圖中的最後一種走勢就是表示的這種情況(虛線表示移動平均線)。

其實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來,關鍵位置或者說轉強臨界點是具有一定的記憶性的,規律走勢的股票上次在與軌道接觸處出現拐點,那下一次在接觸處出現拐點的概率非常大。特別是最後一種走勢,在移動平均線附近止跌的情況,該股前期如果在60日均線附近止跌後走強,那下次再次調整至60日均線止跌時就要高度注意的,一旦開始走強,介入的話,短期的收益會非常可觀。

北緯通信(002248)的案例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另外下面給大家一個圖例,以幫助大家理解轉強臨界點的記憶性。


重要位置的記憶性

如上圖所示是川大智勝(002253)某階段的日K圖,圖中顯示該股處於一波上升趨勢中,且多次在60日均線附近止跌回升,形成階段低點。這裏的60日均線無疑成爲了該股的重要位置,且在此位置形成臨界點已經形成了記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5日均綫和10日均綫

均綫大多是主力操盤手臨盤決策的依據,所以散戶朋友對此應該有所洞悉,探明主力操盤軌跡是你首先要弄清楚的事情。今天先講攻擊綫(5日均綫)和操盤綫(10日均綫)。攻擊綫所謂攻擊綫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5日均綫。有的朋友覺得很可笑,五日均綫還用講嗎,這個傻瓜都知道。事實上問題就齣在這裏,越簡單的你反而不會花大力氣去學習深究其裏。

2根均綫金叉買入法則

2根均綫金叉買入法則技術特徵第一,在周綫均綫交易係統裏,趨勢明確上行,短期均綫發生金叉。如下圖所示。 第二,這2根均綫一般選擇3周均綫和5周均綫,周綫金叉意味著上升的趨勢已經確立。 第三,周綫金叉是大級彆行情到來的重要信號,此時需要積極參與,韆萬不要錯過。

BOLL的賣出信號

上軌線對股價構成阻力形態特徵BOLL的上軌線走平或者慢慢下跌的時候,股價上漲至BOLL上軌線的位置遇到阻力而回調。操作條件1.股價在BOLL上軌線的位置遇到阻力時,股民朋友應賣出部分股票。2.股價跌下BOLL的中軌線,股民朋友應賣出剩下的全部股票。實戰案例下圖是標準股份(600302)在2010年3月到5月的走勢圖。

一年之中的不同月份案例說了什麼道理?有什麼影響?

表29是阿瑟.梅里爾的另-項研究成果一從1897年至1974年按月統計的市場季節性趨勢。我們將該數據更新到了1988 年。表29反映了1992年以來,某一月道瓊斯指數上漲的概率。如表29中所示,指數表現最好的分別是年底和夏天。

財務報表附有的其他資料

財務報表附有的其他資料上市股份公司對外公佈的財務報表通常附有對報表加以說明的補充材料。它與財務報表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總體。投資者利用這些資料可以瞭解到許多非常有用的信息公司財務報表附有的其它資料可以分爲兩部分。

長線經典股譜解密

長線操作和短線操作一樣,同樣有投資者必須遵守的原則。瞭解並且遵守這些既定的原則,是每一位長線投資者控制風險、贏取利潤的前提與保障。一個投資者如果沒有自己的投資原則,這個人肯定不會賺到錢。至少不會賺到大錢。這句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DIFF綫與DEA綫的死叉:低位死叉的賣點

MACD指標的死叉,是指DIFF綫自上而下穿過DEA綫所形成的交叉。與金叉相同,不同位置的死叉,會體現齣不同的市場含義。低位死叉的賣點低位死叉,是指發生在軍軸下方較遠地方的死叉。這種低位死叉,往往齣現在下跌趨勢中嚮上反彈結束時,因此低位死叉是反彈結束的賣齣信號。

低高低的組閤形態案例分析

如圖所示。 圖4-36 低高低組閤形態該形態是由前低後高的組閤形態演化而來的,是主力在大幅拉升或大幅下跌後並不是直接掉轉船頭,而是在高位或低位再做一次誘多或誘空行情,從而在高峰之後再次形成一個低峰。

選股技巧:選股時避免教條主義

新股民在選股時有時易犯教條主義錯誤。有些理論指導投資者只買下跌的股票而不是賣上漲的股票,問題是這樣就能迴避風險嗎?要知道股票是可以一跌再跌的。另一方面,在某些股票一漲再漲之時眼看着可以獲得的利潤而不採取行動也是痛心的錯誤。

KDJ指標使用技巧

【基本判斷原則】1. 一般而言, D線由下轉上爲買入信號,由上轉下爲賣出信號。2. KD都在0~100的區間內波動,50爲多空均衡線。如果處在多方市場,50是回檔的支持線; 如果處在空方市場,50是反彈的壓力線。3. K線在低位上穿D線爲買入信號,K線在高位下穿D線爲賣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