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板之二春戰法關鍵戰術:狙擊點的確定
使用機構持倉線指標確定主力並沒有出貨後,應該在什麼位置介入,既安全還能喫掉第二波拉昇的大部分行情呢?
研究表明,這類具備二春走勢或者“三外有三”的個股,往往在第一波結束後的洗盤階段都呈現比較明顯的價跌量縮的特徵。止跌位置大多數在一些均線位置,比如20日均線。如果使用筆者的均線系統,股價往往會在14日加權均線或者14與25日兩條均線之間止跌。
止跌後量能開始逐步放大,伴隨價格回升,常常會有相對於大盤的抗跌走勢。隨後五日均線逐步從下降轉爲上升,而這個轉折點或者拐點,就是狙擊這類個股的最佳點位。
這個最佳點位如果從強弱轉換關係來理解的話,可以看作是弱勢逐步消失,而強勢逐步開始的首次轉強信號。
如下圖所示是典型的二春走勢個股K線圖。

二春走勢狙擊點
圖中顯示該股經過連續實體板後逐步回落,回落的過程中跌幅逐步縮小,並伴隨量能逐步萎縮。股價在14日加權均線附近止跌後開始逐步放量,價格出現回升。而在圖中的A位置,五日均線出現下降後的首次上拐,狙擊介入,隨後股價便開始二次大幅拉昇。所有技術特徵非常經典,可作爲範本來學習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