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A逐步生效六個月後,已有 53 家加密貨幣公司獲准在整個歐洲經濟區 (EEA) 運營。
MiCA:加密貨幣監管的新前沿
加密資產市場(MiCA)代表了歐洲首個全面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自2025年1月起,該監管框架將允許獲得許可證的公司將其服務“通行證化”,無需在歐洲經濟區30個國家/地區分別獲得特定授權。這將創建一個協調的數字市場,促進競爭,從而提高運營商和投資者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快速發展的格局:53 家獲得授權的加密貨幣公司
Circle 的歐盟政策負責人Patrick Hansen表示,截至 2025 年 7 月的最新餘額顯示,有 39 家數字資產提供商 (CASP) 和 14 家穩定幣發行商(歸類爲電子貨幣代幣或EMT 發行商)持有MiCA許可證。
𝐌𝐢𝐂𝐀 6-𝐌𝐨𝐧𝐭𝐡𝐬 𝐒𝐭𝐚𝐭𝐮𝐬 𝐔𝐩𝐝𝐚𝐭𝐞:𝐅𝐮𝐥𝐥 𝐋𝐢𝐬𝐭 𝐨𝐟 𝐀𝐮𝐭𝐡𝐨𝐫𝐢𝐳𝐞𝐝 𝐒𝐭𝐚𝐛𝐥𝐞𝐜𝐨𝐢𝐧 𝐈𝐬𝐬𝐮𝐞𝐫𝐬 和 𝐂𝐫𝐲𝐩𝐭𝐨-𝐀𝐬𝐬𝐞𝐭 𝐒𝐞𝐫𝐯𝐢𝐜𝐞 𝐏𝐫𝐨𝐯𝐢𝐝𝐞𝐫𝐬 🇪🇺
— 帕特里克·漢森 (@paddi_hansen) 7 Luglio 2025
6 mesi dall'applicazione di MiCA per i CASP — e 12 mesi per le stablecoin — ecco… pic.twitter.com/5mZwOg30qq
其核心優勢在於能夠在整個歐洲經濟區提供加密服務,而無需爲每個州採取額外的程序。
加密貨幣監管領先的國家
法國、德國和荷蘭在授權穩定幣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它們合計佔據了14家合規發行機構中的9家。目前,有20種符合MiCA要求的穩定幣,主要以歐元或美元計價,並在7個歐盟成員國活躍。
在授權數字資產提供商( CASP )領域,德國和荷蘭脫穎而出,在總共39家運營商中佔據23席。這凸顯了這些國家在適應新的歐洲監管框架方面更快、更有戰略性。
MiCA 授權的行業主要參與者
名單中出現了Coinbase 、 Bitstamp 、 Kraken和OKX等主要加密貨幣品牌。此外,包括Robinhood 、 Trade Republic和BBVA在內的金融科技運營商和傳統金融公司已全面接受泛歐許可體系。這表明銀行集團對歐盟監管下的數字資產領域的興趣日益濃厚。
主要缺席者:Tether 和 Binance 未遵守新的歐洲合規規定
然而,一些重要的缺失卻引人注目。全球最重要的穩定幣 USDT 的發行商Tether並未躋身 14 家授權的“EMT”運營商之列。同樣,幣安也未列入符合歐洲標準的加密貨幣提供商名單。
Tether 和 Binance 被排除在新的 MiCA 制度之外的原因
對於Tether來說,未能躋身持牌公司之列並不令人意外,這恰恰是由於其資金透明度以及與監管機構關係方面的爭議。消費者研究機構 (Consumers Research)最近對 USDT 的支撐儲備缺乏獨立審計的批評。
該公司依賴簡單的證明,而非頂級審計師的完整審計,而這在MiCA法規中卻至關重要。首席執行官Paolo Ardoino在 2025 年 4 月的一次採訪中承認,尋找“四大”級別的審計師非常困難,這凸顯了在加密貨幣領域爆出衆多醜聞後,大型國際公司不願承擔如此嚴重的聲譽和商業風險。
控制方面缺乏透明度對於全面遵守新的歐洲規則構成了真正的障礙。
歐洲監管挑戰與業務重組之間的矛盾
即使是全球數字貨幣交易所巨頭之一的幣安,也因與歐洲各監管機構關係緊張而未能加入MiCA監管體系。2023年至2024年,該交易所不得不撤回牌照申請或停止在德國、荷蘭和塞浦路斯等國的業務。這些決定是監管壓力和調查不斷加大的框架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法國當局就其涉嫌違反反洗錢法規提起的訴訟。
幣安最近修改了其在歐洲的服務,禁用了複製交易等功能,並限制了不受監管的穩定幣的使用,此舉是出於希望遵守未來法規的願望。
歐洲加密貨幣監管的匹配:風險、機遇和未來情景
泛歐單一牌照體系的建立重新定義了該行業的平衡。一方面,監管的確定性鼓勵傳統運營商和金融科技公司採用數字資產;另一方面,它在透明度和反洗錢程序方面施加了嚴格的義務。
- 主要優勢:不受國家障礙的流動性和業務增長;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刺激該行業的透明度。
- 新興風險:加密經濟中的大公司可能被排除在外;準備最充分的國家也面臨市場集中風險;高監管要求給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帶來挑戰。
Tether和Binance的缺席凸顯了監管如何成爲引領轉型的人和麪臨被排除在轉型之外的風險的人之間的根本分界線。
MiCA 作爲全球模型以及投資者和運營商的視角
MiCA運營啓動僅六個月,就展現出其對歐洲加密生態系統的推動力。該行業正在按照新標準迅速重組,吸引了來自高科技、金融科技和大型金融領域的重量級運營商。
展望未來,遵守透明度和儲備規則以及防止非法行爲的能力將成爲在新的數字資產單一市場中保持競爭力的決定性標準。無論大小,運營商都需要做出快速而徹底的選擇,以確保在受監管的歐洲加密貨幣行業的未來中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