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認爲投資中應該避免做什麼?

  |  

格雷厄姆認爲投資中應該避免做什麼?

本書基於運用這種方法的要求給出了投資者不應做什麼的建議除了不要對一般的市場悲觀或樂觀情緒不假思索的接受外,格雷厄姆給出了一長串的“注意事項”。成功投資有6塊重要的絆腳石:

預測市場、時機和圖表

如果不是以10億計,那也有以百萬計的美元用於每年的宏觀經濟活動或股票市場指數預測上。格笛厄姆並不關心這些所謂的預測,他希望他的判斷能在很大程度上獨立於僅僅依賴於一個單一標準—價格吸引力作出的任何關於市場前景的判斷。依據市場預測進行投資決策和確定購買時機的問題是你根本不可能瞭解如何在底部買入和在頂部賣出,這種方法是笨拙的和愚蠢的。相反,市場預測者非常聰明和幹練,這就是問題所在,衆多專家在做這件事情,他們各自的努力被相互抵消了。最終結果是市場已經反映了所有這些專家對未來的看法。對任何特定投資者而言,沒有任何理由相信他能比其他無數投機者得到更可靠的市場運行方向的指導,認爲一般公衆能夠從市場預測中賺錢的想法是荒唐的。如果你認爲你可以,那你就有一個非常嚴格的隱含假設:你有特殊的才能能夠“感覺”市場,或比你的對手有更高的智商,這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要求太高——甚至就像格雷厄姆這樣偉大的思想家也無法完成的任務(這一點得到了他的認同)。


因爲付出的回報一貫是巨大的,所以,我們大家都被誘感試圖測定市場時機。但相信任何人都一貫正確的邏輯理由根本站不住腳企圖揣測最佳時機是浪費時間和脫離安全邊際的舉動:你要麼正確或要麼錯誤—如果你錯誤,必然損失財富。

越來越行之有效且始終需要堅持的確定普通股購買時機的唯一原則是通過分析認爲它們估價過低的時候,而賣出它們的時機則是經過分析認爲它們價格昴貴或至少不再便宜的時候。這聽起來像是把時機,但實際它不是真正的時間,而是買賣股票的估值方法。從本質上講,它並不要求關子市場未來走勢的判斷,因爲如果你買的股景不夠廉價,說明你的立場是正確的,市場應該繼續下跌。如果你在相當高的價格賣出了股票,即使市場繼續上漲增加,你也做了明智另一方面投機者關注的是時間,因爲他想盡快獲利——這些人追逐的是最終迷惑人之物。

正如他同時代的許多人一樣格雷厄姆並不機械地排斥技術分析或圖表,不把&kin錯誤地看成是占星術或巫術。他覺得有責任反對它,經過全面調查,他提出了強有力的論點。針對人們對通過機械手段來確定買賣時機的懷疑,他給出了一些縝密的原因解釋。他的第一個論點是讀圖不可能被視爲門科學,因爲它的規則是不可靠的。如果它們很容易爲每個人預測價格,每個人都將完美地按正確的時間買入和賣出。圖表主義的漏洞在於隨後的股票價格取決於入的行動—這不是以任何簡單的方式可以實現的科學預測。有人認爲,歷史上以特定方式表現的股票價格行爲表明存在科學規律的可能性,這種規律用於預測未來包含着失敗的隱患。

數學公式可以獲得更多的信徒因爲它們似乎是統計記錄的合理運用模式。但是,隨着公式變得更加廣泛的運用,其可靠性往往在減弱。原因有第一,統計記錄只適應於一段時間,新的條件下原有公式可能不再適用;第二旦成爲衆所周知的方法,必將被大量的投資者所採用,大量的使用者反而使方法本身的效用趨於終結—因爲它太簡單、太容易、太知名以至於難以延續。因此,當你覺得在人類控制下你能對經濟活動作出科學預測的時候,不斷變化的行爲關係使事先的結論趨於無效。

讀圖並沒有可靠的理論基礎。通常所說的理論基礎如下:市場買方和賣方的行爲和態度反映在某一特定股票(或市場)的價格圖表中。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通過研究歷史記錄我們可以預測下一步的行動或移動趨勢。毋庸置疑,歷史股價也反映了參加者的行爲和態度但這並不意味着由此可以預測未來。研究歷史價格模式可以獲得股票的大量技術信息,但這不足以保證交易有利可圖。

圖表主義者普遍遵循的準則是虧損可以突然停止,利潤隨之而來。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論點—它避免大的損失,同時卻有大幅盈利的可能。然而這裏隱藏着兩個錯誤的推論:

輪盤賭博參與者遵循同樣的規則,旨在限制任何一個單局的損失規模。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許多小損失的累計虧損規模超過了幾次大的利潤,唯一可以預料的是數學上的賠率對他們不利。圖表主義者也會發現交易成本加重了不利於他或她的賠率。

作爲一種特殊方法,引起更多追隨者注意的是無利可圖的交易所造成的損失在增加,而次數有限的幾次盈利交易帶來的回報卻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個人通過交易系統接收信號,然後在同一時間購買,而競爭性的購買推動了價格上升從而壓縮了利潤空間。另一方面,當大量持有相同觀點的投機者決定同時賣出股累時,導致了該股票更低價格的出現。

格雷厄姆對投機者往往在價格巳經上升時購買和價格下跌時賣出這種違背常識的行爲感到驚訝。“這是一種徹底違背一切領域理性常識的行爲他在1973年指出,50年的經驗仍然讓他不知道有誰可以通過採取始終如的“跟隨市場(followingthemarket)”策略賺到錢。

短期選擇性

金融領域許多活動的重點是分析一家公司或一個行業的短期業務前景,並作出這樣的推理:如果未來12個月的預期結果良好,那麼,應該買入股票,因爲公司預期實現的利潤越多,以更高的價格賣出股票的可能性越大。這可以解釋人們爲什麼如此高度關注季度盈利、分紅潛力或其他一些短期有利的利好因素。

我十分懷疑華爾街的這種行爲……我認爲這是極端幼雅的。證券分析師通過斷言某一企業明年會更好,從而找到真正有用的東西,通過任何嚴格的效用標準來判斷、以至於他能夠把他的發現轉換成爲一個無條件地購買股票的建議。這對我來說,似乎只是對真正證券分析的模仿而已。

對這種做法,他有三個反對的理由:

分析師是容易犯錯誤的。對下一年度的預測很可能被證明是不正確的,預期的改進可能不會發生。

即使最近的預測是正確的,市場行爲也可能已經將這種前景完全反映在了目前的價格中(有時,這種前景可能被過高地反映在價格中)。

出於某種原因或無法識別的原因,某些信息的價值無法及時反映在價格中。

股票的價值取決於其長期盈利能力,不應過分看重短期盈利狀況。

增長型股票

格雷厄姆把增長型股票定義爲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一家公司的業績表現(每股收益的增長)好於市場平均水平,而且預期未來表現仍然如此的股票。他指出過去業績一般,只是投資者希望它在未來有超出市場平均增長的股票不屬於這一類,它們屬於“有希望的公司(promisingcompanies)””尋找具有良好投資價值的增長型股票面臨許多困難。第一,具有良好業績記錄和良好前景的公司股票價格往往已經很高。你完全可以證明你對公司業績的判斷是好的,但投資卻很糟糕,因爲你購買時的價格已經過高(過度估值)。更相糕的是,在許多情況下,增長型股票的投資者“並不知道增長型股票價值幾何”,因此,“增長型股票的投資哲學不可能在有合理可靠的結果預期的情況下運用灬。基於歷史走勢的未來盈利預測充滿了不確定性,對趨勢的修正也具有主觀隨意性。分析家們常常在忘記潛在收益遞減規律和激烈競爭對增長趨勢的不利影響情況下進行趟勢推斷。當危險的長期趨勢預測出現在嚴重挫折前夕的時候,一個粗心的危險陷阱往往出現在經濟週期的高峯時期。大多數增長型股票以科技爲基礎,依靠“科學促進效應(coattailsofscience)的公言未來發展前景分析基本上屬於定性研究工作,沒有可靠的度量標準,而定價依據是未來的增長。“我不得不認爲增長型股票投資遠未達到科學的階段。”

奇怪的是,增長型股票分析是一個數學估值盛行的領域,但這是一個最不可靠的領域。增長型股票的未來收益是難以預料的,與過去的業績也並無確的聯繫,這很可能導致估值不準或嚴重錯誤。增長型股票購買者違反了安全邊際原則。

市場普脊在一種激選定價傾向,價格不會得到關於未來收益保守預測的充分保護。(當它們不同於過去的業績時,審慎投資的基本規則是所有的估計肯定會有一定的誤差,但它們往往會被輕描淡寫)……當我們安全邊際應用於被低估股票的時候,這一概念變得更爲明顯。在此,根據定義,棄在一個對投資者有利的價格與評估價直的差異。這種差異就是安全邊際,它有助於抵消誤估計或低於平均運氣的影響。特價股票的購買者特別注重抵擋不利事態發展的投資能力。

格雷厄姆把分析師分爲兩類;基於預言的事件估計公司和股票未來價值的分析師與基於安全底線估計公司和股票未來價值的分析師。基於預測的分析師傾向於推薦具有良好經營前景的股票,而不注重股票目前的價格。基於安全底線的分析師專注於股票的價格,所運用的數量或統計方法強調股票價格與盈利、資產股息等等的定量關係,而不必過分關注公司的長期前景,因爲它是“有理由相信該企業將持續良好發展”,可明確地看出其物有所值,其未來前景風險的補償有足夠的價值後盾。

許多分析師尋求具有最好前景的產業、最佳管理和其他重要無形因素優勢的優質公司。結果是這些知名公司的股票往往具有高股價,而完全迴避那些前景不佳的產業和公司,不管它們的價格有多低。有時,某些受到投資者特別關照的股票其價格上升到難以置信的程度,投資者隱含認爲這些公司可以無限期地迅速增長(如1990年代互聯網類股票)。另一方面,被投資者冷落的股票價格又下跌至難以置信的低水平,投資者隱含認爲這些股票行將破產——不論價格如何,分析師似乎都不予理會。這兩種信念都不合理,高增長可能會中止或被新技術新的競爭格屙或需求轉移減緩(往往是擔轉)增長速度。此外,很少有大公司破產。“爲了享有連續超出平均水平的合理機會的投資業績投資者必須遵循的策略是:(1)內在價值合理並充滿希望;(2)尚未在華爾街成爲熱點。”(注:這與簡單逆市投資不同,簡單逆市投資只是機械地與多數投資者反向操作。在這裏,你的相反意見(如果是相反的)是基於合理的和知情的推理。

格雷厄姆並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個別“明智的和精明的”分析師足以挑選到制勝的增長型股票,其價格尚未反映它們良好前景。但是,他認爲這樣的分析師是罕見的,並建議投資者避免嘗試與這些天才競爭。(在第5章,我們討論了這樣一個人一菲利普·費雪。)相反,曾通分析師的目標應該是“明智”,這就意味着分析師不要追求對公司未來的經營環境和管理水平的超人洞察力,而應該僅僅是技術上有勝任能力、有經驗和保持謹慎的態度。

管理主義

有三個層次的管理問題值得投資者警惕:第一層次是徹頭徹尾的欺騙和自私。格雷厄姆說,由於不可能“對不道德的管理作出定量推理,應付這種局面的唯一選擇是迴避它們”。第二個層次是雖然誠實但無能。股東很容易想當然地認爲管理者是有能力的。第三個層次從常理上看管理層總體上是誠實的,對業務管理是勝任的,但問題是他們只是“有人性的人”—面臨所有人性的利益衝突問題,這是“管理主義”最微妙之處。由於所有公司經理人都是有關利益當事人,同時,“所有大公司的管理層都由其正直品格以及管理能力在平均水平以上的男人組成,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在涉及包括其自身利益在內的所有方面應該得到全權委託”。主要擔心包括以下方面:

管理補償金 包括期權、獎金和工資。

業務擴張 經理人可以從公司擴張中受益更多的工資、權力和威望通過收購政策可以迅速做到這一點。

股東知情權 而面對股東的質詢,管理層可通過控制信息流使自己具有戰術優勢(限制信息流的理由或藉口是避免競爭對手獲得公司機密)。

股東投資的持續性 如果公司遇到明顯的業務縮、資本回撒和配股,有時爲了獲得股東的繼續投資,往往會爲股東提供最好的服務。在極端情況下,最好是進行公司清算,但管理層很少考慮採取這種行動,儘管從股東的角度必須這樣做。

分紅派息 年度盈利的多大比例應該派送給股東?管理層有保留盈餘的偏好,不論這些盈利資本是否可以被股東用來創造比將它們置於公司業務更大的價值。高比例分紅意味着減少公司的資源、增加風險、降低公司鹹望、縮減管理人員。管理層傾向於低分紅有三點原因:

1)保守的分紅政策對股東有利,有時候,這是有道理的,但更多的情況下往往損害了股東的利益。

2)公司業務有些特殊,需要冒風險,必須給予更多的照顧。“由於每一家公司都是特殊的在我看來,爭論或多或少在於答案本身,你將不得不得出股東在爲他們自己確定合適的待遇方面沒有原則可循的結論。”

3)股東並不明白公司的業務問題,要求他們比管理層更有頭腦是不切實際的。這種說法激怒了格雷厄姆,因爲這意味着股東不應該持反對意見,因此,股東控制將是無效的。管理層和股東永遠不應該忘記“公司僅僅是股東擁有的財產及生財之物管理者只是由股東支付薪酬的員工,然而,所選擇的董事是受託人,其法律責任僅僅是代表公司股東的利益”。

當私人僱主僱用工作人員時,他們自然期待他們信任的人。然而,這並不意味警他們允許管理層確定他們自己的工資或替股東決定應該投入或從公司中轉移多少資本。

關於股息政策—在一段時間內應該向股東支付的比例以及以何種方式支付(是現在少以後多或是現在多以後少呢?的問題是一個長期存在的複雜問題。詳細內容讀者可以查閱關於標準公司財務的文本。”格雷厄姆是他所在時代的引領者率先提出了這方面的許多結論:

這是對管理層“艱難盈利四流財產”的習慣性讚揚,但在度量通過這樣的政策所帶來的利益時,時間因通常開不重要。同樣合乎道理的是,如果一個企業只將其盈利的一小部分分紅,那麼這一時期內股票酌價值也應該增加,但這種增加並不一定會彌補股東紅利損失,尤其是當這些項目的利息是混合的時候……在某些情況下,股東也可以從裰端保守的股惠政策中獲得好處,即未來更大的最終收益和分紅。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因爲它們虹利少而給予股票低定價的判斷被證明是錯誤的。這些股票定價應該比根據分虹狀況確定的價格更高,即利澗增加了盈餘,而不是以股息的方式進行了支付…然而,更爲常見的是,股東從分紅中獲得的收益比將盈利轉變爲資本獲得的收益更大。

泡沫股票

在極度樂觀的股票市場時期,當股票價格將其價值遠遠拋在後面的時候,格雷厄姆經歷了挫折和困感,泡沫股票使價值投資者猛然清醒,與其他輕鬆獲利的投資方法相比這是一個要求股票特性足以承受價值投資理念懷疑的時代。“在大牛市中,知識是多餘的,經驗是障礙投機者的成功源於無知,這是陳詞濫調但投機者的典型經驗是暫時的利潤與最終的虧損……現在(139年),包括一個巨大投機者羣體在內的每個人都自稱是投資者。”沮喪來自於相信股市過度定價,因而拒絕參與市場,然後眼睜睜地看着股價上漲至更高——在最近的20世紀90年代末我們中的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情況。1974年,在接受約翰·奎特(JohnQuirt)採訪時,格雷厄姆解釋道,擊破泡沫的正是那些投機者。

持有年盈利增長15%的股票,這是很不正常的,但讓我們將其作爲一個例子。只要市盈率停留在目前的水平,那麼,買方將獲得15%的回報——如果有的話還要加上分紅—這將給其他投資者以巨大的吸引力,他們也恕要擁有這些股票,所以他們會購買它。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會抬高價格和市盈率,並使得價格上漲速度超過15%,以便使該股票看起來更有吸引力。隨着越泉越多的投資者成爲所承諾收益率的追隨者,價格上漲偏高內在價值,自由向上浮動創造了一個不斷膨脹的池沫,直至最後不可避免地必須爆裂。換言之,如果你在低價開始投資,你將經歷一個價格上升,如果你滿意目前這種上升,必將導致進一步的價格上升等等。但是,它不食永遠繼續下去,它可能走得很遠,但絕不可能永遠如此。

1946~1947年期間,格雷厄姆在紐約金融學院(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的第10次演講中,以獨立的觀點對投機心態和投機難以維持的原因給出了一個精彩的解釋”:

它使我想起了大家都知道的石油男子(oil man)想去天堂,並要求聖·彼得(Stpeter)允許他進入天堂的故事。聖·披得說:“對不起,正如你透過這扇門所看到的,這兒石油男子的名額已經滿了。”這名男子說:“那真是太糟糕了,但你介意我對他們說四個字嗎?”

聖·彼得說:“當然可以。”這名男子大聲喊叫道:“地中發現了石油!”於是所有石油人開始成羣結隊地離開天堂,一直奔向地獄。聖·彼得然後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表演,現在有了足夠的安間,快請進。”石油人撓撓頭然後說:“我想與其餘男孩相伴,謠言的背後可能有一些真相。”我認爲這正是我們的行爲方式,通常,在股票市場的運動中,我們從經驗中知道我們的站局將會很糕,但“謠言的背後可能有一些真相,所以我們將與男孩爲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股票炒股技巧|股民如何根據成交量的單日凸量形態判斷股票的走勢?

股票走勢的高低狀況,可以講是投資者在股市上唯一關心的事情!股市上的單日凸量屬於成交量的一種異動放量,成交量產生變化,證明股票的走勢也會隨着一起顯現變動。

股票知識入門:黃金分割理論

股票知識入門:黃金分割理論 黃金分割率最基本的公式就是將1分成0.618與0.382,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演化出其他的計算公式。股票技術分析師通過長期實驗研究,發現黃金分割率同樣適用於股市和期市,尤其用來分析和預測個別股與期貨價變動的高低點時,準確性極高,因此成爲投資者預測未來價位變動的主要憑據之一。

財務報表附有的其他資料

財務報表附有的其他資料上市股份公司對外公佈的財務報表通常附有對報表加以說明的補充材料。它與財務報表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總體。投資者利用這些資料可以瞭解到許多非常有用的信息公司財務報表附有的其它資料可以分爲兩部分。

人們爲什麼買股票

公司發行股票有很大的好處,那我們買股票又有什麼好處呢,是不是爲了能夠像那個賣橘子的人的朋友一樣分成呢?是這樣的,既然我們買了這個公司的股票,成了它的股東,也就理所當然地可以分享它的利益,或者說分紅。通常公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來使它的股東得到好處:(1)分紅派息。

波段操作實戰案例:輕紡城

輕紡城如圖1所示,從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輕紡城(600790)的走勢較為復雜,下跌趨勢和上漲趨勢交錯齣現。投資者可以利用MACD波段交易係統來尋找其買賣點。圖1輕紡城日K綫2010年7月12日,MACD指標齣現“DIFF綫與股價底背離+金叉”的看漲形態,為入場信號。

KDJ指標4種賣點(圖解)

賣點1:指標線D突破80—突破時賣出圖例1 樂山電力日K線如圖例1所示,2009年11月17日,樂山電力(600644) KDJ指標中的指標線D突破80,進入超買區間。這個形態說明多方力全強盛到極致,有後續力量不足的危險。股價繼續上派的空間已經相對較小。相反,一旦多方力量稍有減弱,股價將受到空方持續打壓而下跌。

[股利互換]比“大蕭條”時期還糟糕的定價

最近,一位客戶建議我看看符合深度價值投資和廉價保險原則的第三類資產:股利互換。就像我在多個場合說過的那樣,我現在喜歡的一句話來自小熊維尼,“我是一個腦袋不大的小熊,太複雜的話會讓我頭疼”。因此,要真正開始研究這個奇妙的世界,確實讓我感到惴惴不安。對於那些瞭解這些金融工具的人來說,還請諒解我的班門弄斧。

“周均綫金三角”買入模式的技術要點、技術原理、適用對象和買入要點是什麼?

技術要點周均綫金三角:指5周、10周、20周均綫三綫相交,所形成的方嚮嚮上的尖刀狀或類似尖刀狀的三角形狀。此為相當穩當的買入時機。 在5周、10周、20周均綫三綫相交,形成的金三角形狀不甚明顯時,可以進一步參考5周、10周、30周均綫形成的金三角。如果後者形成瞭明顯的金三角,則與前者的效果一緻,臨盤宜及時介入。

KDJ的特殊分析方法

KDJ的分析週期日、周、月、分鐘(主要是60分鐘); 10日以下爲分析參數的KDJ的研判適用週期爲3天左右(從金叉到死叉爲3天時間);50日以下爲分析參數的KDJ的研判使用週期爲10天左右 ;50日以上爲分析參數的KDJ的研判適用週期爲20天左右。

掌握成長股的選擇技巧

掌握成長股的選擇技巧投資者在選擇成長股時要考慮下面幾個因素。第一,企業要有成長動因。這種動因包括企業領導人、內部管理、技術以及產品等重大生產要素的更新和企業某種特有的重大優勢等。第二,企業規模比較小。小規模企業對企業成長動因的反映比較強烈,市場、產量、資本等要素的上升空間大,所以成長條件比較優越.第三,行業具有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