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研究了一種篩選賣空股票的方法,但我卻發現,一種更注重會計基礎的首選方法,似乎更有利於識別潛在的賣空股票,因爲它可以發現那些可能在粉飾財務數據或是窮盡一切手段以超過分析師的季度財務預測的企業。
爲此,我發明了C值(用於衡量造假或欺詐程度),用於衡量公司矇蔽欺騙投資者的可能性。該分值取決於六個輸入變量。
每個輸入值用於衡量一個常見的收益操縱要素:
1.淨收入和經營活動現金流之差持續擴大。總體上,管理層在操縱現金流方面的空間要遠遠小於操縱收益的空間。收益包含着很多高度主觀性的預計因素,諸如壞賬和養老金返還等。淨收入和經營活動現金流差異的持續擴大很可能預示着成本費用的過度資本化。
2.應收賬款週轉天數(Days Sales Outstanding,DSO)持續增加。當然,這表示應收賬款的增速高於銷售額增速。該指標的真實目的是進行渠道共謀(通過與客戶共謀,用虛假銷售來暫時提高一段時期的銷售和業績)。
3.存貨週轉天數(Days Sales of Inventory,DSI)增加。存貨的增加很可能意味着銷售放緩,這絕對不是好兆頭。
4.其他流動資產對收入的比例上升。精明的財務總監或許清楚,投資者可能會經常瞭解DSO和DSI,因此,他們可能會採用這種可以無所不包的項目隱藏不想讓投資者注意到的東西。
5.折舊對固定資產的比例下降。爲了完成季度收益目標,公司可以隨意改變資產的估計使用壽命。
6.總資產增長率較高。有些公司頻繁實施收購,並通過收購調整收益。總資產增長率較高公司的該項得分通常較爲不利。
由於僅以簡單的二進制(0或1)對這些要素賦值,因此,如果一家公司的DSI持續增長,那麼,該公司在該項輸人的得分則爲1。最後,將上述六項指標的得分加總,即得到最終的C值,其取值範圍爲0(無操縱收益的跡象)到6(存在明顯的操縱收益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