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星期4,在全球经济政策调整与关键数据密集发布的背景下,市场情绪随宏观信号波动,投资者正评估就业、贸易与货币政策的最新动向。
市场回顾:三大股指小幅收高,标普500结束四日连跌
主要股指昨日普遍上涨,标普500指数终结了连续四个交易日的下跌趋势。谷歌(GOOGL)成为亮点,股价上涨3%并创下历史新高,提振科技板块表现。今日早盘期货市场因强劲就业数据而延续涨势,纳斯达克期货涨幅超过2%,反映市场对经济韧性的短期乐观情绪(信源:CNBC)。
美国就业报告:9月非农新增11.9万超预期,失业率升至4.4%
延迟近七周发布的9月非农就业数据显示,新增岗位达11.9万个,远超市场预期的5万,但8月数据下修至减少4000个岗位。同时,失业率攀升至4.4%,创下2021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这份矛盾报告显示劳动力市场虽保持增长动能,但结构性压力可能正在积累,为美联储政策路径增添不确定性(信源:CNBC)。
贸易数据:8月进口降5.1%,逆差缩窄24%至596亿美元
美国8月进口额下降5.1%,贸易逆差大幅收窄至596亿美元,主要受新关税政策落地影响。有效关税税率已升至1934年以来最高水平,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进出口流动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这一变化可能进一步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并影响未来季度经济增长动能(信源:NY Times)。
美联储政策信号:官员对12月降息存分歧,多数倾向年内按兵不动
上月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官员们对12月是否再次降息存在明显分歧,许多成员倾向于在2025年底前维持利率稳定。当前市场对12月降息的预期已降至约30%,反映出货币政策正进入观察期。若未来就业与通胀数据弱化,支持降息的呼声可能增强,但现阶段维持现状仍是主流立场(信源:CNBC)。
住房市场:卖家比买家多36.8%, affordability 压力持续
美国住房市场供需失衡加剧,卖家数量较买家高出36.8%,差距创2013年以来最大。尽管高利率与房价抑制了交易活跃度,但供应过剩并未缓解价格压力,许多潜在购房者因负担能力不足而被排除在市场之外,这一矛盾可能制约消费与房地产相关行业的复苏(信源:CNBC)。
中美贸易:中国连续两月未进口美国大豆,关税 tensions 未解
10月中国再次未从美国进口大豆,为连续第二个月出现这一情况。持续关税与贸易摩擦影响了农产品贸易流动,促使中国转向其他供应来源。这一趋势凸显了双边经贸关系的结构性调整,并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格局产生溢出效应(信源:Reuters)。
中国货币政策:LPR连续六个月不变,宽松紧迫性降低
中国将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维持在3.0%,5年期LPR持稳于3.5%,为连续第六个月未作调整。利率稳定表明决策层对当前经济状况的评估趋于谨慎,货币宽松的紧迫性有所下降,这有助于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信源: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