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潤是指公司扣除生產和銷售其產品或服務相關成本後所獲得的利潤。毛利潤以美元整數表示,表示公司扣除銷售成本(如果公司生產和銷售服務)後所獲得的收入。
銷售成本 (COGS),或服務相關業務的服務成本 (COS),是指與公司產品生產直接相關的成本。只要人工與生產直接相關,直接人工成本就包含在銷售成本或服務成本中。因此,直接成本會通過銷售成本或服務成本計入毛利潤。然而,並非所有人工成本都包含在銷售成本中。本文將探討毛利潤、銷售成本、服務成本、間接費用和人工成本之間的關係。
毛利的構成
收入是指特定時期內銷售所得的總金額。某些行業可能會用淨銷售額代替收入,因爲淨銷售額包含退貨和任何折扣的扣除額。收入是損益表的頂行,扣除成本、費用和其他項目後,即可得出淨收入或底線。
銷售成本(COGS)或服務成本(COS)是指與生產商品相關的直接成本。COGS/COS 包括直接人工成本以及用於生產或製造公司產品的任何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成本可能包括原材料、庫存以及與生產設備相關的成本。
有些類型的勞動力成本包含在銷售成本中,有些則不包含在內。銷售成本從收入中減去即可得出毛利潤。簡而言之,毛利潤衡量的是公司如何有效地利用勞動力和直接材料創造利潤。
關鍵點
- 毛利潤是公司扣除生產和銷售其產品或服務的相關成本後所賺取的錢。
- 毛利潤是通過從公司收入中減去公司銷售成本來計算的。
- 間接費用不包括在毛利潤中,除非是與生產直接相關的間接費用。
- 只有參與制造公司產品的直接勞動力纔會被計入銷售成本或服務成本,並最終計入毛利潤。
什麼是間接成本?
間接費用包括所有持續經營費用,不包括或不涉及用於生產產品或服務的直接人工或直接材料。公司必須持續支付間接費用,無論公司銷售額多少。大多數間接費用每月都相對穩定,許多費用可以固定不變。例如,租金和水電費。
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或工廠間接費用是指與製造產品相關的間接成本。例如,在確定產品生產成本時,工廠的電費會計入銷貨成本 (COGS)。與直接材料成本一樣,製造費用也必須計入銷貨成本,並最終影響毛利潤。
非製造費用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通用會計準則 (GAAP) ,非製造間接成本屬於管理費用,不被視爲產品成本。因此,非製造成本不會直接影響毛利計算。然而,在爲待售商品定價時,需要有足夠的加價來彌補間接成本,因此這些成本會間接計入毛利。
勞動力成本
只有生產過程中涉及的直接人工才計入毛利潤。如前所述,包括人工在內的工廠間接費用可能包含在內,但會按每件產品計算成本。行政人員(例如祕書、會計、法律職位、清潔工、分析師和其他非生產崗位)的工資不會被計入銷售成本。
稅收
毛利潤不包含公司繳納的總稅額。但需要注意的是,製造工廠的財產稅將包含在製造費用中。換句話說,在確定銷售成本時,工廠的部分財產稅將分配給每件產品。
分配給每種產品的稅額不用於毛利潤計算,而是包含在銷貨成本中,並間接影響毛利潤。與生產無直接關聯的所有稅額將單獨列出,並在計算公司淨收入或淨利潤時扣除。
銷售退貨
銷售退貨會影響收入和銷售成本,最終影響毛利。每當產品被退回,客戶收到退款時,都會記錄在一個叫做“銷售退貨和折讓”的賬戶中。
當公司出現退貨時,必須計算淨銷售額,即收入減去銷售退貨和折讓。結果,即淨銷售額,記錄在損益表的首行,代替收入,這對零售商來說很常見。
毛利、銷貨成本和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示例
以下是美國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公司( TSLA )的損益表。根據該公司的10季度報告,該期間代表2019年第二季度。
- 以紅色突出顯示的收入成本(或 COGS)顯示,該公司在 2019 年第二季度的收入成本約爲 54 億美元,較 2018 年的約 33 億美元有所增長。
- 以綠色突出顯示的毛利潤爲 2019 年第二季度的約 9.21 億美元,高於 2018 年同期的約 6.18 億美元。
- 銷售、一般和行政費用(以藍色突出顯示)在 2019 年第二季度爲 6.47 億美元,而 2018 年第二季度爲 7.5 億美元。

特斯拉損益表毛利示例。
我們可以看到,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SG&A)列在營業費用項下,並未計入毛利潤。公司在損益表中的成本明細,對於確定哪些地方存在盈利能力,哪些地方不存在盈利能力至關重要。
對於特斯拉,我們可以看到,儘管該公司實現了毛利潤,但兩個季度都出現了虧損。虧損反映在淨利潤項目(綜述)中,特斯拉報告稱,2019 年第二季度虧損 3.89 億美元,2018 年第二季度虧損 7.42 億美元。
特斯拉的損益表說明了間接費用以及其他運營費用如何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以利息支出形式顯示的債務成本也是該公司兩個季度虧損的一個因素。簡而言之,一家公司報告的毛利潤增長並不一定意味着該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強。
相反,如果一家公司將大量現金和借款用於研發,那麼該季度的淨收入可能會出現虧損。然而,毛利潤可能反映出不同的情況,顯示出盈利能力呈上升趨勢。
毛利潤通常用於衡量像特斯拉這樣需要在研發上投入大量資金的公司,這些公司應該在長期內實現盈利。與任何財務指標一樣,一家公司的毛利潤和成本應該與同行業的其他公司進行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