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性—市場永恆的命門
關於市場,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美國前財長香賓
對市場不確定性的認知與理解,是投資者正確地認識市場,走向心智成熟的重要標誌;而對市場不確定性的化解與超越,則是投資者成爲一個成功者重要的前提條件。
然而,當我形成上述認知之前,所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這個認知的過程也是漫長而艱辛的。回首從前,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只是爲了認知、理解與證明市場的不確定性嗎?或者說,我以市場的確定性爲起點,卻以市場的不確定性爲終點—結局走到了願望的反面!我是一個失敗者,還是一個成功者呢?我常常自問。
有趣的是,以今天的角度審視過去,當我多年前在投資技術理論上取得了被讀者和同行認可的“成就”之時,恰恰是我對確定性的錯誤思維“4峯造極”之日。這不捨是一種諷刺,因爲那些所謂的“成就”,大部分都是一些關於確定性的理論,它與市場的真實是那麼的遙遠。
我是一個市場確定性探求的失敗者,最終在市場不確定性前駐足並凝望。雖然我因深陷確定性的泥潭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畢竟迷途知返,回頭是岸了。比起絕大多數的市場探索者,我是幸運的,至少我沒有像江恩那樣窮盡一生探求市場的確定性,甚至在生命終結之時,也還是一個市場確定性的信仰者。
時至今日,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黑格爾“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對於任何領域的研究者高度的引導意義。市場哲學決定了研究的方向,錯誤的方向必然導致錯誤的結果。在錯誤的道路上越努力,目標將離得越來越遠。
時至今日,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美國前財長魯賓那句名言的真正含義:“關於市場,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這是一位市場資深投資者諮智而深邃的聲音……
市場的不確定性不僅表現在市場宏觀層面上,更是體現在市場微觀層面上。這是一個深刻且較爲龐大的課題,非隻言片語可以描述,這裏我只能簡而言之。
就我個人的研究經歷而言,市場不確定性的研究必須經歷三個階段:認知階段、悟道階段和化解階段。
市場不確定性的認知階段
可以肯定的是,絕大多數市場研究者遠遠被擋在不確定性的門檻之外,他們不承認,更無法認知市場的不確定性。這主要是由於人類自然科學的發展所形成的思維慣性或者說思維誤區所致。少數的投資者即便知道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僅僅停留在概念和表象的層面上,無法真正地理解和體會市場的不確定性。
我以爲,對市場不確定性的認知與理解,必須經歷市場確定性的探求過程。這個過程雖然充滿挫折和艱辛,卻是不可或缺的。市場確定性的探求過程,就是一個對市場不確定性的反證過程,這個過程貫穿於市場的宏觀與微觀層面。除你是一個超級天才,否則我絕對不相信你能繞過市場確定性這條彎路,而直接跨人市場不確定性的殿堂。如果你不是一個市場確定性深入的思考者與實踐者,那麼你將無法真正理解市場不確定性的表現形式和市場內涵。
不確定性表現在市場理念、市場行爲等宏觀微觀的各個方面,這裏我僅簡單列舉市場微觀層面不確定性的主要特徵:
(1)市場不確定性的客觀性。市場行爲不確定的發生,無論其範圍、程度、頻率還是形式、時間、強度等都可以表現出不同形態,但它總是以獨特的方式表現自身的存在,是一種必然出現的行爲或事件。
(2)市場不確定性的複雜性。市場不確定性的發生是必然的,但是,不確定性在何時、何地發生以及發生的範圍和程度等完全是一種偶然的、雜亂無章的組合,並具有不確定的結果。
(3)市場不確定性的潛伏性。市場不確定性內涵的肯定性和外延的偶然性,以及發生的概率等都是難以準確計算的。
(4)市場不確定性的相對性。是指可以在一定時候、一定程度上防止或減少不確定性,而在一定時候它又是不斷變化的。
(5)市場不確定性的二重性。市場不確定性造成交易結果的不確定,任何交易行爲既可能造成損失,又可能獲取盈利。
市場不確定性的悟道階段
構建出市場不確定性的認知休系僅僅是一個開始,因爲證券市場的不確定性有其獨特性和獨立性。如果不能客觀而全面地界定證券市場的不確定性,那麼市場不確定性探求之河就會在此截流。
其實,不確定性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不確定性是最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原理,由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於1927年提出。對自然與社會不確定性的研究構成了一個大科學的重要命題,而在證券投資市場,對於市場不確定性的研究理論是混沌理論。混沌理論主要是由西方的一些經濟學家和市場專家提出來的。他們認爲,證券市場是一個混沌的市場。混沌並不是指隨機性,而是一種較高層次的次序;其中的組織原則是隨機性與刺激,而不是牛頓與歐幾里得所說的“因果關係”。因爲自然與人腦都存在混沌現象,而市場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並反映人類的性質,所以市場也存在一種混沌現象。市場的混沌狀態表現爲局部的不確定性與整體的確定性。
對於上述混沌理論的市場觀及其內在邏輯關係的描述,我本人持不同的觀點。我認爲用“混濁”或別的什麼名詞來定義市場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定義市場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以及如何定義市場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邏輯關係的結構狀態—這纔是至關重要的。
我認爲:
(1)市場是由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構成的混合體。
(2)市場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在同一層面上是對立的,在不同的層面上又是統一的。
(3)市場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不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也不是從屬關係,而是一個對等平行關係。
(4)市場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具有高度的獨立性,並存在子市場之中,共同構成了市場的真實狀態。
(5)市場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並不存在相互的影響力和改變力,這也是各自高度獨立性的體現。
當然,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是市場的基石與本源,也是證券市場最偉大、最具挑戰性的永恆課題,有待於現在和未來的市場研究者們進一步研究與完善。
市場不確定性的化解階段
追尋市場的確定性,化解市場的不確定性,是所有投資者和研究者迫求的最高目標,但同時也是一道永遠的難題。幾百年的世界證券發展史,就是一部投資者對確定性的追尋,對不確定性杭爭的歷史。
認識、理解與感知市場不確定性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化解市場的不確定性。這已經不是用難度來定義的課題,而是需要用可行性來論證的課題,更需要成功的案例來實證。這裏,我不妨從市場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視角,簡單地考察證券發展史中硯要的投資理論與實踐。
價值投資與技術投資是兩大主流的投資方法。對於價值投資,我以巴菲特所公佈的主要價值投資理論爲視點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結果表明:以巴菲特爲代表的價值投資理論與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化解市場不確定性最有效、最成功的投資方法。雖然這種成功是相對的,是不充分的。
而技術投資領域卻令人沮喪。研究表明,兒百年來尚未出現一例成功化解市場不確定性的技術投資理論和方法。在證券混沌理論未出現前,幾百年來的技術投資體系都是以確定性爲墓準構建的。無論是江恩理論,還是波浪理論、黃金分割理論,等等,都存在着天然的缺陷和方向性的錯誤。
然而,對市場不確定性有所認知的混沌理論又是如何化解Ili場不確定性的呢?混沌理論強調,市場是自然的A數,市場的行爲並不遵循古典物理學、參數統計學或線性數學。我認爲這個觀點不僅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也是化解市場不確定性的玉要前提。但混沌理論在具體方法論上,仍然採用了分形等確定性的方式試圖化解市場的不確定性—實踐走到了理論的反面。
爲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爲,問題出在混沌理論將市場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放置於同一個層面來化解市場的不確定性,然而,同一層面的矛盾體是對立的,是無解的。
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任何試圖在同一層面“雖化不確定性”的努力必將失敗!
獨自穿行在市場的暗夜,
有兩領星辰浮意於心空:
一顆是確定性,另一顆是不確定性。
從此不再黑暗,從此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