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思考過去,投資者思考未來。
……
其中一方獲利遠超另一方。
新興經濟應該解決人類的所有問題。銷售、市場與企業生存的所有活動,幾乎永遠都會劇烈變化。新興經濟承諾帶來徹底的創新,同時推翻過去的規則,這些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輕鬆,使投資者變得更富有。
對此,我似曾相識。在20世紀60年代,我曾聽到過“新世界”的觀點,70年代又聽過一次,每次聽到之後不久股市就面臨崩盤。正如法國人所說:“情況越變化,越保持現狀。”新經濟中,過去的經驗和規則也許並不重要。評估股票價值的依據,不再是公司目前的業務,而是未來可能從事的業務。股價突然上漲到市盈率的100倍,一些甚至漲到了200倍。不幸的是,很多投資者虧掉了大量資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實際資產,全都因爲他們不注意一個簡單的數字——市盈率(P/E)。這個數字告訴了投資者,一個公司需要獲利200年才能證明目前每股的價格合理!
短期投資者嘴上說要成爲長期投資者,實際上卻下注持有200年才能回本的股票上。
總的來說,他們只關注“強勢”。我認爲新一代的投資者應該稱作賭徒,他們用計算機查找股票數據,發現過去上漲的股票會繼續上漲。這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市場是合理的,因爲當時整個股市處於巨大的上漲趨勢中。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這些名校畢業的投資高手注意到這點,採用這樣的策略購買強勢股。強勢會持續一段時間,足夠讓這些股票看起來真的很好。因此,他們管理的資金越來越多,所以到了最後的清算日,他們的損失可不是小數目,而是非常慘重。
正如我經常說:“價值帶來的回報可能會推遲,但是最終總會兌現。”相反的話同樣正確:股價可能被高估,之後甚至會更高估,但是最終一定會恢復正常。歷史上沒有一隻股票能夠維持超過100倍的市盈率卻不崩盤或者大幅下跌。從來沒有過。
市盈率的觀點出現很多年了。我年輕的時候就聽過,每當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市盈率超過30,就會有問題。如今股票的市盈率可能超過30,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太久。市盈率是股價除以企業盈利的比值,這個指標很好的地方是根據現狀比較目前的股價與公司的盈利金額。其中沒有估測、虛構和渲染,只簡單地把目前的股價除以公司當前的盈利,得到這個比值。
一切開始於盈利。公司賺錢時,比起不賺什麼錢或完全不賺錢時,更容易得到長期投資者的歡心。“你投資的這家公司是不是在盈利”這個問題聽起來十分可笑。如果千百萬投資者針對新經濟的狂飆股認真地問這個問題,我猜他們不會將一分錢投入這些讓他們損失全部財富的股票上。而我的問題是,爲什麼他們不考慮公司盈利的問題呢?
答案很簡單,他們被個股的漲勢衝昏了頭腦,以至於將小心謹慎置之腦後。甚至認爲,事實不再重要,畢竟我們生活在新的經濟形勢中,要採用新的規則。萬有引力定律必須廢止,過去的經濟法則顯然也必須重寫。當股價毫無理由地漲到高不可攀的水平,這種邏輯思考的過程就會出現短路。投資者瘋狂追隨着這樣的上升趨勢,不停地買進強勢股。
所有這些都因爲時代而改變,受誘惑的人也將要付出代價。2001年7月,《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爲《美林近期選股注重穩定性》的文章。該文指出價值型股票的表現遠遠超過成長型股票。我認爲,隨着券商和投資諮詢機構再次重視股票價值和基本面,我們將會更多關注未來的整體投資策略。
美林公司的鮑伯·道爾(BobDoll)說:“我們的目標是盈利的可見性。”考慮到美林公司的運營規模,管理着48只基金,約570億美元的資產,你能感受到投資圈的這種變化對個股價格可能產生的影響。